人工智能“弯道超车”的关键是什么?
团结湖参考
2023-07-06
+ 关注

现在看来,百年大变局这个命题的内涵是越来越丰富了。在所有变量中,不断涌现的新科技,绝对是大变局的重要推动因素,在新科技上掌握主动权的国家,无疑将在变局中占得先机。去年11月,美国的ChatGPT发布后,人工智能就成为科技界最热门的主题之一,但对广大科技小白来说,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可能还是人工智能到底是个啥?

用大白话来说,人工智能就是人制造出来的,可以模拟人类思想和行为的机器。就像人类的大脑一样,决定人工智能“智慧”高低的,就是利用大数据反复训练出来的算法。而为人工智能进行云计算的算力中心,正是支撑人工智能的底层基础设施。

今年以来,随着中央层面多次强调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人工智能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都在吸引大量资源投入,尤其是算力中心这一核心环节。国家信息中心今年1月份发布的《智能计算中心创新发展指南》显示,当时全国已有超过30个城市正在建设或提出建设各类智算中心,并且这一数字仍在增长。

警惕遍地开花变成数字烂尾

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有着强劲的需求和发展动力,从上到下都希望能赶上这趟新科技的列车。但另一方面,算力中心毕竟是一种高投入的建设,它需要更多的资金资源,才能成长为高水平的智慧大脑,提供更强大的算力服务。但这也意味着它建成后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才能形成投入、产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环。

和高铁有些类似,云计算也需要在更大范围、更为“平整”的场域内统一调度发展,才能形成规模效应。而仅支撑本地机构,不提供公有云服务的低水平算力中心,如果遍地开花的话,其实是在算力市场上形成了一个个封闭割裂的区域,将阻碍全国统一算力大市场的实现。这正如高铁轨道做不到平直顺畅,总要不停绕弯躲避的话,速度肯定也就提不上去。

许多智算中心采用的是已经较为落后的开源框架,一些数据中心的CPU利用率不足5%,商业收入无法支撑高昂的运维成本。甚至一些未采用云计算模式的智算中心,采购大量昂贵的硬件设备却长期闲置。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警惕一拥而上式的泡沫和资源浪费,也正成为当下的真实问题。

“算力伙伴”,是个什么伙伴?

同某些地方政府不同,北京这样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城市,在发展人工智能时,更加重视公有云算力的重要作用。4月以来,北京连续发布3个支持鼓励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文件,提出充分利用云厂商算力供给能力,整合公有云算力租赁资源。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北京市,首次提出了产业发展的“伙伴计划”概念,包括算力伙伴、数据伙伴、模型伙伴、应用伙伴和投资伙伴。“伙伴”这一概念,或将成为外界观察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的一个切入口。

所谓算力伙伴,即通过与云厂商建立合作,加快归集现有算力,为市场主体提供多元化优质普惠算力,并建立参与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的合作关系。“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中,第一批伙伴成员共39家,其中算力伙伴2家,分别为阿里云和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同时,阿里云还是北京市的模型伙伴。这种充分整合公有云算力资源,与公有云厂商合作,为市场提供更高效和普惠算力设施的做法,无疑将对行业起到示范效应。

公有云上才能长出有竞争力的AI

事实上,目前国内外那些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模型,绝大部分都根植于公有云的算力资源。比如美国的ChatGPT,是基于微软公有云。阿里的通义千问大模型,则基于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发布不久,即有超20万企业用户申请接入测试。同时,通义千问伙伴计划也已经正式启动,将联合伙伴打造专属大模型,覆盖金融、通用、交通等多个行业,推动这些行业的升级。

目前业内的共同观点是,中国市场算力资源分散的格局弊大于利。对于云这种商业模式而言,向全社会提供算力资源,是最高效、成本最低、利用率最高的方式。通过多租户的弹性使用,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公有云CPU利用率一般能达到25%-40%。通过液冷、电源技术以及智能运维等方式的集中作用,耗能巨大的云计算也将更为绿色低碳。

近期,消息传出美国政府正准备限制中国公司访问微软、亚马逊等美国云服务,用以防范中国用户在美国云上训练AI模型,也侧面印证了公有云对AI产业的强力作用。只有算力强大的公有云才能支持超大规模的AI计算需求,当前,我们一定要重视公有云的发展,在人工智能产业方兴未艾之际,也应先在产业布局和结构上,做好规划,少走一些弯路,多做一些弯道超车的努力。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可能产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人工智能成果,占得“百年大变局”的先机。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于永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