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施行 6岁男孩身高提至118.8厘米
长江日报 2023-03-06 07:31

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于3月1日开始施行。与前一版本相比,大部分年龄段的儿童身高“标准值”有所增长。

目前,武汉医疗机构暂未接到在临床上“刷新”身高标准的通知。不过,担心孩子身高追不上“标准”的涨幅,有家长早早到医院咨询。对此,儿科医生表示,儿童身高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影响。家长可合理期待、密切关注、积极干预,尽可能帮助孩子长高。

新标准比武汉临床采用标准“微涨”

3月4日,在武汉儿童医院门诊6楼儿童保健科分诊台前,不少家长抱着孩子候诊。

29岁市民张女士带着女儿来检查生长发育情况。孩子半岁以前每个月都要来做儿童体检,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等数据。孩子现在10个月大了,每两个月来做一次儿童体检。对于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全家人都十分关注。

“现在的孩子营养好,成年后的身高越来越高。我和丈夫在同龄人中不算矮,但也会担心女儿将来身高不如她的同龄人。”张女士说,作为母亲,她很关心儿童身高标准的变化。

多年来,武汉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专家肖芳一直从事儿童保健工作。她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目前,她和同事在临床上使用的仍是“九市标准”。该版本由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根据2005年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研究制定,可参考年龄段为0岁至18岁。

肖芳介绍,从1975年开始,国家每隔10年组织对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福州、广州、昆明等9个城市及郊区农村的儿童开展体格调查,得出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俗称“九市标准”),属于全国范围内较大的样本调查,比较符合我国儿童生长发育情况。

“与现在临床上采用的标准相比,这次发布的新标准中大部分年龄段的中位数(即“标准身高”)有所上升。以6岁女孩为例,此前标准的身高中位数是116.6厘米,新标准达到117.5厘米,增长了0.9厘米;6岁男孩此前标准的身高中位数是117.7厘米,新标准达到118.8厘米,增长了1.1厘米。”肖芳认为,这与孩子们营养和运动的增加等因素有关。

宝宝才两岁,家长已在担忧身高

武汉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医生刘华在“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坐诊时,经常忙到没工夫喝水。“我最近遇到最小的宝宝才两岁。”刘华说,这个宝宝是男孩,爸爸身高1.66米,妈妈身高1.58米,宝宝出生时身长50厘米,很标准。但是,宝宝会走路后,父母发现他比同龄幼儿矮。现在,他两岁零一个月大,身高83厘米。查询儿童身高标准后,发现孩子处于同龄幼儿中下水平,父母急忙来咨询怎样让孩子长得更高。

“按照现行标准,两岁男孩的标准身高是88.5厘米,这个宝宝个头的确偏矮。我询问平时生活起居后发现,孩子体质较弱,一岁以后频繁生病,影响到生长发育水平,影响了长高。”刘华说。

另一方面,儿童成年后身高与遗传、睡眠、营养、运动、情绪等多方面因素相关,但遗传因素影响较大。根据“男孩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厘米)÷2±5厘米”的公式推算,一般情况下,儿童成年后身高将在1.64米至1.74米之间,长成1.8米以上大高个的概率也不大。

因此,刘华建议这对父母调整喂养方式,设法增强孩子抵抗力,保证营养均衡、适当活动,尽最大努力帮他长高;最好每年记录孩子身高,关注增长曲线,尤其是两个快速生长期的身高增长趋势。“第一个快速生长期是0岁至3岁婴幼儿时期。新生儿平均身长50厘米,出生后3年时间内身高会猛增45厘米左右。其中,第一年可以长高25厘米,此后平均每年长高10厘米。第二个快速生长期是青春期前期,孩子个头会猛然拔高。女孩多在11岁至13岁之间,男孩多在13岁至15岁之间。这两年里,女孩平均每年可以长高7厘米至10厘米,男孩平均每年可以长高8厘米至12厘米。”

肥胖使骨龄加速增长,影响孩子长高

事实上,在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中,不仅有不同年龄段的身高标准,还有体重标准。刘华说:“家长们更关心孩子身高是否达标,却忽略了孩子的体重指标。其实,体重和体块指数(即BMI=体重÷身高2)也很重要。BMI可以反映体形匀称度,用来判断是否超重及肥胖。肥胖同样会影响长高。”

他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越来越重视儿童的营养水平,但有些孩子吃得好、动得少,明显偏胖。如果孩子过于肥胖,骨龄加速增长的风险会增高,从而“缩短”长高的时间段,影响成年后的最终身高。肥胖的孩子还容易患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留下健康隐患。此外,有些孩子还可能因为肥胖而影响心理健康,这同样会影响孩子内分泌情况,进而影响到身高增长。

刘华建议,家长同时关注孩子的体重,定期监测骨龄,可每3至6个月监测一次身高和体重,每一至两年监测一次骨龄。“骨龄和身高匹配,孩子才能健康长高。”

文/王春岚 高琛琛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