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假期结束,京城的餐饮和各类消费市场快速反弹。为保障辖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为“烟火气”回归保驾护航,海淀城管执法部门在加大对辖区餐饮企业燃气安全、垃圾分类执法检查的同时,也加强对辖区环境秩序等执法检查,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在细微处发力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2月1日,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执法队执法人员来到枫蓝国际购物中心,来往的顾客川流不息。执法人员来到商场二层的餐饮区,依次对餐饮企业的燃气安全及垃圾分类情况进行了检查。在一家烤肉店,执法人员检查了厨房操作间内燃气管道、灶具、软管、燃气报警器、防爆灯等燃气设备是否符合标准,并对燃气间进行了细致检查。
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烤肉店燃气使用情况总体比较规范,但是也存在两个小问题,一是燃气间没有使用防爆开关,另一个是燃气间内堆放了过多杂物以及放置了多余的消防器材。执法人员随即和工作人员一起将燃气间内杂物搬离出来,并告知餐馆负责人,燃气间不是杂物间,放置过多杂物不仅会影响日常检查,还存在很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在告知商户需要更换带“EX”标识的防爆开关时,餐馆负责人表现出畏难情绪,“节后店内员工还没有完全返岗,加之燃气器材店也没有全部营业,马上更换确实存在困难。”了解到情况后,执法人员第一时间拨通了燃气分公司的电话,并告知商户,燃气公司将于当日下午进店更换。
与此同时,执法人员“一查多效”对餐饮企业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在西贝莜面餐馆后厨,执法人员发现商户设置了规范的四色垃圾桶,但是两个厨余垃圾桶的标识一个由于使用频率高已经磨损,另一个的标识还是在2020年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出台之前的标识,执法人员随即将携带的打印好的临时标识重新张贴在两个厨余垃圾桶上,并提示商家后期进行加固。
“我们在垃圾分类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商户目前垃圾分类的意识都比较高,分类也比较规范,但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厨余垃圾桶由于使用频率过高而出现标识磨损较为严重的情况,所以我们在进行垃圾分类执法检查之前都会提前携带打印好的标识。”执法人员介绍,“这就像我们以前上学考试的时候要提前准备好各类考试文具一样,对待商铺也如此,因为平时对辖区商户走访检查的比较多,对商户的情况也都比较清楚。我们在出行检查前会把他们经常出现问题所需要的材料提前备好,这样如果在检查时发现商户由于时间等原因导致的还未整改的情况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帮助其整改,也是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复工复产。”
据了解,执法队还同辖区商户建立了微信沟通群,执法人员会把诸如垃圾桶标识电子版图片等材料上传至微信群,商户有需要可以自行下载。此外,商户有问题也可以在微信群反映,便于执法人员第一时间掌握各店铺的实际困难和情况,并及时解决。
随后,执法人员对沿街商铺“门前三包”以及广告牌匾设置情况进行检查,对“一店多牌”以及沿街店铺外立面侧立广告牌匾等情况进行检查整改。“我们执法的初衷就是服务好辖区的企业、商户,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有力帮助。在今天的执法检查中,大部分商户做的很到位,对检查中发现的个别小瑕疵我们也是以宣传整改教育为主。”执法人员表示,在城管执法过程中始终坚持住房城乡建设部在部署全国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中推行的“721工作法”,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执法只是为了帮助企业正常经营的手段。
据执法人员介绍,“北太平庄辖区面积有5.17平方公里,人口将近20万,除了一个大型综合商场外,辖区沿街商户非常繁多。随着节后烟火气的回升,作为执法人员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在接下来的执法检查中我们会继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为辖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也为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容环境。”
据悉,1月21日(除夕)至今,海淀区城管执法系统共检查“门前三包”单位1462家,规范95家,立案处罚2起;生活垃圾共检查各类单位1500家次,其中居住小区103家次、餐饮企业961家次、其他单位436家次,发现问题单位7家,立案处罚105起;燃气安全共检查餐饮企业及其他燃气使用单位共586家,931家次,立案处罚7起。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李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