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市场预期,8月金融数据迎来反弹。
中国人民银行9月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5万亿元,同比多增390亿元,环比看,相比7月6790亿元的新增规模,增幅明显。
今年1-8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5.61万亿元,同比多增5540亿元。
从结构上看,8月企业贷款恢复明显,尤其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占到了全部新增人民币贷款的近六成。居民贷款则维持了疲软表现,8月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比例为21%,与7月相当。票据融资降温,新增规模不及7月的一半。
具体来说,8月住户贷款增加458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92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658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750亿元,占全部新增人民币贷款的七成,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353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59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425亿元。
在政策支持上,8月下旬央行召开部分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要求主要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要强化宏观思维,充分发挥带头和支柱作用,保持贷款总量增长的稳定性。要增加对实体经济贷款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对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相关项目的支持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并带动贷款投放。
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同样环比复苏。
央行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2年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4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571亿元,但环比看,相较7月7561亿元的新增规模恢复明显。
从增速上看,受政府债边际回落以及去年高基数影响,社融整体增速继续减缓。2022年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37.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5%,较7月末的10.7%进一步回落。
从结构上看,8月政府债券及企业债券净融资制约了8月社融增长,两者合计同比减少超过1万亿。
除信贷复苏外,8月委托贷款恢复明显,1755亿元的新增金额创下了2017年3月以来的新高(2017年3月为2042亿);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额为年内次高。
具体来说,8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3万亿元,同比多增631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826亿元,同比多减1173亿元;委托贷款增加1755亿元,同比多增1578亿元;信托贷款减少472亿元,同比少减890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485亿元,同比多增335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148亿元,同比少3501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3045亿元,同比少6693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251亿元,同比少227亿元。1-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4.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1万亿元。
由于M1增速在8月回落,8月末M1-M2剪刀差扩大至6.1%,较7月末的5.3%大幅增加。
截至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9.51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6.46万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9.72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当月净投放现金722亿元。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