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居 经开区绘就绿色城区新画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15 22:11

高精尖产业扎堆的北京经开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10年间降了42.2%,仅为北京能耗强度的一半;水耗仅为北京市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用水效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25平方公里土地上仅鸟类就有306种,更吸引1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到此栖居,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绘出亦庄新城的绿色发展底色。

10年来,北京经开区推动产城有机融合、互为促进,提升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建设质量,继续当好“没有城市病”的标杆,加快打造世界一流产城融合的综合新城、宜业宜居的绿色城区。

碧水蓝天之城:吸引1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与经开区7万多家企业做“邻居”的,是青头潜鸭、大鸨、白鹤、猎隼、东方白鹳等一批国家级保护动物。

去年5月,北京经开区启动国内首个国家级经开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行动。目前调查已达到全覆盖,其中生态系统和物种调查工作已基本完成。

鸟类对生态环境变化反应格外敏感,是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据调查,截至今年5月,亦庄新城范围内共记录鸟类306种,为全市鸟类种类总数的61%,成为北京经开区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的完美注脚。

同时,调查还记录到兽类18种、爬行类动物12种,共吸引了1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此“落户”;共记录植物357种,占北京种子植物121科616属1572种的75%,包含国家级一级保护植物两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3种、北京二级保护植物5种。

凉水河经开区段每年都可以欣赏到大批鸟类水中嬉戏的景象。但此前,这条河还是一条“臭水河”。经过10多年来的持续治理,到2020年凉水河经开区段通过了水利部的验收,成为全国首批示范河湖之一,在北京乃至华北地区首次荣获该称号。

天也蓝了。10年来,北京经开区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深化“一微克行动”,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从移动源、固定源两方面下手,聚焦各类污染物排放,全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热点网格环境监管,开展“一厂一策”精细化治理,强化污染源监管,打通“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到位、取得实效。截至2021年底,经开区PM2.5年均浓度创有监测以来最优水平。

今年4月,北京经开区凭借建立的一系列“无废模式”,成为了全国唯一一个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的国家级经开区。这背后是一批绿色工厂助力,初步形成了核心产业绿色升级带动全产业链减废提质、服务工业固体废物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生活垃圾分类产城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助力节能环保产业培育等经验模式。按照计划,“十四五”时期,北京经开区的绿色工厂将累计达到15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累计达到30家。

节能高效:能耗仅为全市二分之一

中芯国际、康宁、北方华创、京东方……北京经开区聚集着几十家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领域的“龙头”企业,10年前,京东方8.5代线作为当时全市最大规模单体电子项目即将落户北京经开区之际,经开区配建了日产水量4万吨的再生水厂,实现了再生水供应,顺利引进该项目落地投产。

随着区域产业规模不断扩容,落户项目不断增多,北京经开区配套建设的污水处理厂达到3座、再生水厂达到2座,实现全区雨水分流率、污水收集率、污水处理率、中水回用率等均为100%。据测算,北京经开区每年高品质再生水利用量,达到工业用水总量的55%以上。

这也直接让经开区实现在产业加速落地、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实现水耗大幅降低。截至2021年,北京经开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已连续7年保持在4立方米以内,仅为北京市平均水平的1/3,用水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不只是水耗。同一时期,北京经开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也实现了大幅下降。据统计,经开区2012年全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178吨标准煤,2021年下降至0.1028吨标准煤,10年下降42.2%,是北京市能耗强度的二分之一,是全国能耗强度的四分之一。

产城融合:树立“没有城市病”的标杆

北京经开区景园街8号地块,一座“摩天工厂”拔地而起。这里原本是一家冶金设备生产基地,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迁出。经开区“腾笼换鸟”探索向天空要空间,建设首个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业上楼项目。该地块建筑面积将由原来的1.45万平方米增加到9.3万平方米,按照一般的工业用地平均容积率计算,相当于“凭空”多出5.2公顷土地。

飞速发展的经开区也进入城市更新、盘活土地存量的新阶段。截至2021年,已累计推进58个城市更新项目,涵盖了国企老厂转型升级、现有园区提升改造、平台公司回购后提容增效等多种盘活方式,提供448万平方米高质量产业发展空间。此外,经开区形成以产业规划为指导、以主导产业发展与产业链招商为核心、形成了“50年出让+20年弹性出让+先租后让、达产出让+标准厂房建设+城市更新”五级供地模式。

“与全国200多家国家级经开区区域面积相比,北京经开区是个‘小块头’,之所以能跻身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评价排名前列,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平均每公顷土地创造较高工业总产值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经开区每公顷土地工业总产值已经从2012年的1.85亿元持续提升到2021年的2.5亿元。

在由“区”向“城”转型的过程中,宜业宜居成为北京经开区面临的关键考题。“10年来,北京经开区提升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建设质量,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打造世界一流产城融合的综合新城、宜业宜居的绿色城区。”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说。

为了让来经开区投资兴业的人才找到归属感,经开区积极构建以区级平台为主、市属国企参与的住房供应体系,多渠道、个性化解决重大产业项目人才住房需求。数据显示,62%的产业人口居住问题,在经开区内得到解决。

森林绕城、绿道连城、碧水穿城、湿地润城、公园遍城、农田留城、景观靓城、文化兴城……亦庄新城也是“公园新城”,仅“十三五”时期就建成5个大型生态公园,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超过96%,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超出全市平均水平的70%。

建在科技创新第一线的“科技馆之城”,每两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创新家园”,分区分级的服务配套设施……经开区也正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进一步推动高精尖产业的高效发展为出发点,规划建设具有经开区特点的生活型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令人向往的品质生活新高地。

“北京经开区将坚持以人为本,推动产城有机融合、互为促进,强化科技赋能城市高效运营管理,继续当好‘没有城市病’的标杆,建设富有科技魅力的产业新城。”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编辑/李晓萌

相关阅读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将在经开区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9
文献纪录片《亦城记忆》将于2月5日开播 展示北京经开区30年发展密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4
北京经开区2024年冲刺新“千亿”目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3
北京经开区高质量党建绘就创新发展新蓝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1
经开区“一局双责”工作机制赋能行业党建高质量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1
产业项目投资超六成 北京经开区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超千亿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15
北京经开区“大都东南”艺术科技展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9
北京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孔磊:经开区加快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建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