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新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水利工程。4月8日,国务院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水利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2022年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会上,有记者提问,今年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中,应如何平衡好水利发展与生态环保两者的关系?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回应,在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中,在工程规模确定上要合理控制开发强度,明确生态流量下泄的要求,尽可能减少建设用地和移民搬迁。
针对具体举措,张祥伟表示,首先,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节水本身就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推进引调水、水源工程建设中,将充分节水作为前提,落实“四水四定”要求,严格节水评价,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细化节水措施,推进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和有效保护。
其次,科学规划。重大水利工程经过长期规划论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规划布局、生态环境影响、前期工作进展等情况,从全局、长远上通盘考虑提出来的,具有很好的规划基础。比如黄河古贤,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编制黄河流域综合规划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规划论证。
第三,严格前期论证。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工程选址上,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在工程规模确定上,合理控制开发强度,明确生态流量下泄的要求,尽可能减少建设用地和移民搬迁;在设计方案上,尽量避免或减缓对生态的不利影响。在项目可研阶段,严格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落实环保措施。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环评批复的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工程建成后,按规定开展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在工程运行调度中,开展生态调度,保障河流基本生态水量。比如,近年来三峡水库实施生态调度,调节生态流量过程,促进下游鱼类自然产卵繁殖。今年第一季度,三峡水利工程为下游补水78天,补水总量达到48.2亿立方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熊颖琪
编辑/马晓晴
校对/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