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离奇下滑!南极电商又在披露上玩起“捉迷藏”
上海证券报 2021-04-22 18:00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南极电商日前发布财报,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41.72亿元,同比增长6.78%;净利润11.88亿元,同比减少1.5%。

这是公司2015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业绩下滑。同时,体现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品牌授权及综合服务业务的货币化率,则大幅减少至3.3%,为2017年以来首次低于4%,经营拐点隐隐若现。

透析南极电商财报,可知业绩下滑的主因在去年四季度,营收增长11.11%达14亿元,净利润却下降22.84%——相比2019年第四季度约38%的净利增幅而言,可谓变脸。

更令人担忧的是现金流,公司年末应收帐款大增42.66%,远超2019年增幅。一个细节是,公司改变了应收账款明细披露,分为“组合1”及“组合2”来分类,未参照2018年、2019年按照“公司本部(不含保理业务)”“保理业务”以及“时间互联”三项进行详细披露。

去年下半年,市场对南极电商是否涉嫌财务造假屡有质疑,而今日其四季度业绩意外不及预期,更引人遐想。今年以来,公司已两次抛出回购方案,截至3月31日的回购金额累计达到7.67亿元,但浮亏达到近7000万元,足见投资者信心远未稳定。

四季度业绩逆转 全年增收不增利

分季度来看,在传统的电商销售旺季的第四季度,南极电商营收同比增长11.11%达14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22.84%,仅为4.66亿元。相比2019年第四季度约38%的净利润增幅,经营情况之异常,令人担忧。

回顾2020年第三季度,得益于品牌综合服务业务收入及经销商品牌授权收入大幅增加,南极电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3.40%达到8.24亿元,营业利润同比增加41.94%达到1.32亿元,净利润增幅也达到36.01%,维持了稳定的业绩增长。即使是在疫情影响最严重的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也实现了5.28%的同比增速。

从毛利率指标来看,公司2020年“品牌综合服务业务”以及“移动互联网媒体投放平台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下降了0.10%和2.58%。

与业绩反转相对应的是,2020年,南极电商在各电商渠道可统计的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成交金额)达402.09亿元,同比增长31.58%,同期公司主营的品牌授权及综合服务业务收入合计为13.27亿元。

由此计算,市场最为关心的,南极电商品牌授权及综合服务业务的货币化率(即单位销售额下,南极电商能获取的收入)减少至3.30%,为2017年以来首次低于4%。

对此,公司在投资者调研纪要中给予的解释是:“同行业中,与国内外主要的头部企业相比,我们的货币化率是有竞争力甚至偏低的”,公司称:“长期看,我们相信GMV和货币化率都能保持比较良好的匹配和增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兼顾客户的利益,不过度要求他们在短期内提供收入指标、货币化率指标,希望大家有比较舒适的环境。”

电商生态已变 应收账款增四成

如今,抖音、快手、以及拼多多为代表的社交电商模式增长迅猛,而在严禁“二选一”等反垄断监管之下,阿里的电商平台策略也在变化。

分渠道来看南极电商的GMV分布,占比最大的阿里平台的增速放缓,已成为投资者关心的焦点。在公司披露的投资者调研记录中,阿里政策变化对公司的影响被多次提及,而“精细经营”已经成为公司在阿里渠道的运营“关键词”。

但从2020年财报来看,公司的现金流情况更令人担忧。2020年,南极电商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9.56亿元,同比2019年的10.78亿元减少了23.79%。

现金流捉襟见肘背后,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帐款合计达到11.2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7.90亿元增加了约42.66%。而2019年全年,公司的应收账款增加额度仅为6000万元,远低于2020年新增的3.37亿元。

一个细节是,2020年末,公司将应收账款披露明细,变更为“组合1:除保理业务以外产生的应收账款”以及“组合2:保理业务产生的应收账款”来分类披露;而未参照2018年、2019年按照“公司本部(不含保理业务)”“保理业务”以及“时间互联”三项进行分类来进行披露。

记者查阅其后投资者调研纪要,其中被投资者问及后,公司才进一步透露2020 年末本部主营业务应收账款为8.55 亿元,时间互联应收账款为2.51亿元。

照此计算,2020年南极电商仅“本部主营业务”一项应收账款的金额就超过了2019年公司的应收账款总额。

对于应收账款问题,公司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坦言:一是采取更严格的管理制度,计提超标准;此外,和客户合作周期较长、友好的,不排除个别坏账,但都在统计和能接受的范围中。公司有信心使应收账款在未来保持更健康的状态。

回购已浮亏近7000万元

去年下半年,一篇质疑“某电商”财务造假的研报流出,因其所指业务模式、财务数据等细节的相似,被市场普遍解读为南极电商,公司股价随即大跌,并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2021年1月,证监会表示,已将南极电商的股票交易纳入重点监控范围,督促公司发布了澄清公告,回应市场质疑,同时也要求年审会计师对南极电商2020年度财务报告进行重点审计。

面对卷土重来的“造假传言”,公司紧急发布回购方案。其中,首批约7.00亿元回购已于今年1月25日完成,累计回购近7249.2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5%。紧接着1月28日,公司再抛出不超过5亿元的新回购方案。截至3月31日,公司又回购了约711.07万股公司股份,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29%,成交金额6716.03万元。按照最新收盘价(4月21日)8.76元/股计算,两次回购公司已浮亏近7000万元。

尽管“护盘之心”迫切,但南极电商的股价和投资者信心似乎仍未稳定。回购方案发布至今,公司股票最高触及12.03元/股,但随后又下跌至9元/股上下波动。(温婷)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