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案例库建设推进会暨教学基地授牌仪式在市民热线服务中心举办。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政务服务局现场正式签署首个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基地建设协议。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活动旨在持续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快推动“一省一策思政课”任务要求,以更高标准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教学案例库建设和案例教学相关工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典型案例进入北京高校思政课堂。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齐鹏飞,介绍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教学案例库建设情况。他表示,案例库致力于打造立足北京、服务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课程资源平台,组建高规格学术委员会,吸引广大师生广泛参与,开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思政课教学案例,充分利用VR、AR等前沿科技,推动北京实践与思政课教材、课程紧密结合,提升案例对思政课的服务支撑能力。
会上公布了“建设香山革命纪念馆、大力弘扬香山革命精神实践”“中关村自主创新实践”“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实践”“‘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实践”等4个首批入选案例库的经典教学案例。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晖代表高校发言,表示将充分发挥学院师资优势和学科优势,组织师生积极参与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案例编写,积极支持案例库和案例教学基地建设,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贡献力量。随后,市委教育工委、市政务服务局正式签署首个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基地建设协议。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务服务局局长王军表示,将全力支持案例库建设和案例教学工作,每年选派政治素质可靠、业务能力精湛的同志赴北京高校,围绕“接诉即办”开展专题讲座,并为高校师生在12345基地现场开展思政课案例教学和思政课教师学习实践提供保障,让市民服务热线的生动鲜活事例走进学校思政课堂。
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狄涛提出,北京高校要全面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案例教学,坚持多层次统筹案例素材,多角度强化育人导向,多形式讲好生动实践,将生动实践选好、编好、讲好,特别是把首都地区疫情防控生动实践、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作为教学案例的重要素材,促进案例内容与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贯通融合,切实将首都“四个中心”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实效。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编辑/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