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风雨不误 这老两口为何坚持每天升国旗
新华网 2019-10-01 10:40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30日早上7点半,在长春市南关区亚泰大街附近的一个胡同内,两位七旬老人用不太连贯的动作,缓慢拽动绳索,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升旗的老人是74岁的代福芹和她的老伴儿。从2005年起,老两口开始在自家小卖店门前升国旗,从简易木质旗杆到6米长的不锈钢旗杆,从木质升旗台到水泥升旗台,从默默升旗到有了伴奏音箱,从1面国旗到攒了15面国旗……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每天早上把国旗升起,每天晚上把国旗降下、收好,对老两口来说,已经像吃饭、睡觉一样。这一做就是14年。

“五星红旗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代福芹说。

代福芹老人告诉记者,自己1岁那年,父亲代庆余应征入伍,参加了解放长春、沈阳、四平等战役,后来在朝鲜战场上光荣牺牲,年仅27岁。

“我奶奶说,我父亲是抬担架的,眼见前面战友倒下,他放下担架冲了上去,倒在血泊里,再也没起来,就这么牺牲了。”代福芹说。代福芹老人的家很小,但是在有限的空间里,挂着的都是跟父亲有关的物品——照片、勋章、证书……“每天升旗,感觉父亲就在身边,我也希望用这种方式,把父亲的精神传递下去,让大家都记住革命先烈,让每个人都把祖国放在心里。”代福芹说。

打开柜子,代福芹拿出了一个包裹,里面是一面面整齐叠好的五星红旗。代福芹说,国旗出现磨损,她就换一面新的,旧的也都留着,到现在一共攒了15面国旗了。

老两口持之以恒的爱国之情也感染着周围的人。代福芹告诉记者,每天早上升旗,都有不少观众,有的是邻居,有的是路过的行人。大家都庄严肃立,向国旗行注目礼,有的孩子还向国旗行少先队礼。一次,一个外国人路过,也对二老竖起了大拇指。“大家的支持也让我们更有动力。”代福芹说。

代福芹腿部有疾病,不能久站,去年老伴又得了脑血栓,走路说话都不利索,升旗的难度一天天加大。“我老了就让我儿子升旗,我儿子老了,还有孙子。”代福芹说着,又从柜子里拿出一面崭新的国旗,“我和老伴特意准备了一面新国旗,在十一国庆节那天升起。”

编辑/白龙

相关阅读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 | 澳门青年孙嘉蔚:“我在北京升国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0
海南三沙迎来北京师生 黄城根小学附属实验分校师生与驻岛官兵同升国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4
海南三沙迎来北京师生,一面国旗传递爱国热情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2-12
91岁老兵连续38年在自家院内升国旗 家中5人参军 老兵:有国才有家 人倒旗不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3
天安门广场元旦升国旗仪式:7.3万人共迎新年第一缕曙光
新华社 2024-01-02
北青快评 | 小区内升国旗是一种鲜活爱国主义教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01
高速公路上“守隧”的老两口:在寂静中感受快乐
中国新闻网 2022-02-01
Qnews|独子病逝欠债18万 老两口卖粉条替儿还债 网友被感动纷纷下单抢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