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美食的时代记忆:从“食不果腹”到“非遗传承”
中国新闻网 2019-08-06 16:37

从曾经的食不果腹,到之后的“网红吃货”,再到如今将美食制作手艺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十年间,犒劳味蕾的道道美食正见证时代变迁。

饱尝“食不果腹”之苦

20世纪50年代,山东人李旺富的单位领导问他是否愿意支援西部。他说,当时的自己其实并没有争当西部拓荒者的意气风发,本着“能有一口饱饭吃就行”的朴素想法,他来到当时还“一穷二白”的青海西宁火车站。

如今,李旺富一家祖孙三代扎根青藏高原,与铁路结下不了情。

和李旺富等到青海讨生活不同,在青海省化隆县餐饮行业小有名气的韩进录,今年曾向记者诉说三十年前的生活抉择,“我们老家十年九旱,那时候一年打的粮食都不够吃,没收入来源,生活逼着我们走南闯北开拉面店。”

目前,化隆县成了名副其实的“拉面之县”,该县共有230个“拉面村”,近10万人在中国270个大中型城市开办1.5万家拉面店,年营业额达100亿元(人民币,下同)以上,拉面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式。

食客打卡西宁“美食节”

牦牛肉、酸奶、杂碎、酿皮……为期一个月的第二届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大赛暨西宁美食节(简称:西宁美食节)正在一个主会场及城东区等多个分会场,展示丰富多样的地方特色美食。

记者注意到,食客们除了在西宁美食节现场流连忘返外,微信朋友圈及诸多短视频平台上也成为食客“打卡地”,并令看客垂涎三尺。

“盛夏食堂”里的“非遗”传承

本届西宁美食节的城东分会场,突出传承、创新、融合理念,通过“非遗”手艺人现场技艺再现、“名优特”小吃展示及销售、“非遗”文化传播三大主线,设置了“展”“吃”“看”“做”“玩”五大板块,彰显美食精华。

而令人称赞的是,西宁市城东分会场众多老字号传统美食也纷纷登场,除此之外,城东区21项“非遗”美食悉数亮相,在传承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场丰盛的美食盛宴。

8月6日,西宁美食节城东分会场举办美食评选活动,当地餐饮单位纷纷推出拿手好菜,来接受评委与食客们的“挑剔”味蕾。

“西宁市城东区有着深厚的多元民族文化底蕴,孕育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青海省餐饮行业协会会长马占龙说,“美食节不仅可以展示传统美食、弘扬灿烂饮食文化,更能加强对外交流、加速旅游产业发展。”

文/记者 张添福

编辑/董伟

相关阅读
青海互助县委原书记强建海涉受贿罪被逮捕,通过打麻将等敛财
澎湃新闻 2024-11-24
青海西宁:巧手艺遇上好平台 “共富工坊”让居民家门口增收
中国新闻网 2024-11-14
逛胡同、赏白塔、品美食,白塔寺街区美食节开幕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8-11
看北京|赏白塔 品美食 百年胡同中西城美食节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0
畅享“夜”魅力 新发地首届美食节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0
北京各大饭店美食节陆续开启!近三年首次,美味云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6-07
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济南开幕 展示助力乡村振兴成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25
青海西宁新增4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4-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