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户外品牌始祖鸟联手以火药爆破作品成名的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放烟花,该事件随后引发争议。后日喀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蔡国强和始祖鸟则相继发布致歉声明。9月22日,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中国探险协会21日晚也就此事发声,呼吁在生态敏感区开展活动应秉持审慎再审慎的原则,并建议项目方尽快开展全面深入的环境影响评估,并公开评估结果。
方案严重低估高原生态系统脆弱性和特殊性
中国探险协会表示,他们对主办方在项目策划、制定过程中针对环境保护做了一定程度的考量,表示肯定。但是,该方案严重低估了高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特殊性,导致其在面对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时显得苍白无力。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具有十分极端的气候条件,是世界上气候最为敏感、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青藏高原具有低温、低降水和低生物活性的特点,致使该环境下的生物降解过程变得十分缓慢。所以,即便活动方使用了可降解材料,这些材料在青藏高原自然环境中的降解速度可能远超出常规预期。
同时,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是亚洲多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未降解完成的材料也可能对水资源安全及生态环境带来不可知的影响。针对本次活动对野生动物带来的影响,主办方并没有拿出一个系统的环评报告,只给出"通过放置盐砖,引导鼠兔等小型动物离开燃放场地"的简化方案。
活动主办方未充分披露相关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
此外,活动主办方如何检验小型动物都被有效引离?烟花爆炸是否会破坏鼠兔等动物的巢穴?燃放时的巨大声响和光污染会不会影响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习性?诸如此类的问题,活动主办方应该没有给予充分考量。当烟花的爆炸声响起,动物尚可惊惶逃离,而生根于此的植物却只能默默承受所有冲击。那些看似坚韧的草甸,实则是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在这片严酷的土地上扎根生存。其脆弱性远超常人想象。
中国探险协会表示,活动主办方提出的"翻土与植被修复"方案,在高原环境下甚至会起到反效果——高原植物生长极其缓慢,高山草甸只有表面十几厘米的土壤富含植物生长所需的有机质。简单的翻土,不仅无法帮助恢复,反而会加速珍贵表土的流失。一旦草甸被破坏,一刮风裸土就变成扬尘,下雨就变成泥汤流走,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燃放烟花活动在网上引发了很多质疑,对此中国探险协会也提出了一系列质疑,比如,是否充分考虑过项目在极端脆弱的高原环境中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累积性和不可逆性影响?中国探险协会指出,在青藏高原这类生态敏感区域,对项目的审批都应该秉持预警原则,即在科学不确定性面前,优先采取防范措施,以避免潜在风险发生。
中国探险协会表示,虽然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此次活动直接引发地质灾害,但烟花爆破产生的高分贝噪声和强烈振动在冰川密集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在冰川区域进行爆破活动,理应进行严格的地质安全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然而,活动主办方并未充分披露相关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
建议项目方尽快开展全面深入的环境影响评估
中国探险协会呼吁,在生态敏感区开展活动应秉持审慎再审慎的原则。建议项目方尽快开展全面深入的环境影响评估,并公开评估结果;针对此次活动已造成的影响,如何进一步优化环保措施、强化长期生态监测,与有公信力的科研力量合作制定科学的生态修复方案;同时,加强与生态保护、文旅部门深度交流,尊重传统文化,通过切实行动回馈社会,建立可持续的文化信任。
呼吁活动相关方,应真正深刻认识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将敬畏自然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个项目、每一次活动中。无论是在专业探险,还是艺术创作过程中,都应优先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在生态脆弱地区进行可能造成破坏的活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编辑/汪浩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