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在首钢园三高炉,《致敬钢铁》数字片正在试映,炉芯在数字光影技术的加持下,重新燃烧起“熊熊烈火”。通过数字化“再生”,百年工业遗产焕发生机。国庆假期,首钢园RE睿·三高炉数字博物馆将面向观众开放,向观众讲述工业遗产故事。
走进三高炉,以炉芯为载体放映的影片《致敬钢铁》,呈现出独特的观影效果。炉芯、墙壁、地面,瞬间变为屏幕,观众可360度沉浸在钢铁故事中,了解对北京乃至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功勋高炉”的历史。
RE睿·三高炉数字博物馆运营方负责人、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贺艳介绍,为了呈现逼真的视听效果,在视觉呈现上,依托AIGC技术对历史影像、图纸和数据进行了深度学习和数字化重建,精准复原了宏大背景下钢铁工业区的原始面貌;创新性采用2.5D投影技术,通过等轴测投影和斜向投影,巧妙地转动视角,使历史场景生动可见。在听觉上,5.1声道环绕立体声系统构建了一个“三维声场”,使观众从旁观者变身为钢铁时代的亲历者。
工业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再生”,是清城睿现公司的长项。在首钢园RE睿·国际创忆馆,《重返·圆明园》光影感映展正借助首钢园原4号炼铁筒仓呈现。“数字圆明园”项目通过高精度三维建模与AI复原,重现“万园之园”的辉煌盛景。这番呈现,也不单纯是数字复刻,在项目实行的过程中,执行团队从古籍、古画等档案中寻找蛛丝马迹,让每一帧的画面都有历史依据。在现场,筒仓的物理形态也给《重返·圆明园》的特殊表达带来无限可能,破旧的筒仓仿佛将观众拉入历史长河中。
在北京,这一群“数字造梦师”正悄然改变这座古都的文化图景。从圆明园的虚拟重生,到首钢三高炉的数字重燃……贺艳表示,项目选择在石景山区落地离不开区域文化创新的土壤。“石景山区是一个非常开放、具有活力的区。我们落地后,能够得到各个层面的支持,不仅来自政府,也来自社会公众,这对于文化创新和全新应用场景非常重要。”贺艳认为,石景山区将虚拟现实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有首钢园这一具有标志性文化记忆的场景,在数字文化的融合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石景山区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发展之路,在特色产业赛道上率先举旗落子,科幻产业加速崛起,集聚科幻企业和机构236家,2024年科幻产业实现收入153亿元、占全市近1/3。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发展,启动建设万P智算中心,投用全市首个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汇集重点企业100余家,在全市“一超多强”布局中展现更大担当;工业互联网产业初具规模,集聚重点企业40余家,工业互联网产业园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虚拟现实产业特色凸显,14家企业获评2024年“中国VR50强”、21家企业荣登“中国XR企业TOP100”榜单。
供图/清城睿现公司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编辑/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