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16日晚,第七次金砖国家总检察长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国家首席大检察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率团在京出席会议,并围绕会议主题作主旨发言。
应勇指出,“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国际社会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金砖国家”最初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2011年,南非正式加入金砖国家,英文名称定为BRICS。
2024年1月1日,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
2025年,印度尼西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白俄罗斯、玻利维亚、古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干达、尼日利亚成为金砖伙伴国。
金砖国家总检察长会议,是由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与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共同倡议发起的的国际检察多边合作机制,旨在维护法治、保障人权与自由、提升合作打击跨国犯罪的效率、保护经济发展、促进新兴国家经济体共同繁荣。
2015年,金砖国家总检察长会议达成《关于金砖国家检察机关合作概念的声明》,金砖国家检察机关将重点在打击恐怖主义和资助恐怖主义犯罪、非法运输麻醉品及精神药品犯罪、洗钱犯罪、腐败犯罪、非法使用信息及通讯技术以及非法移民等领域开展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第五次、第六次金砖国家总检察长会议召开的时间分别是在2023年11月、2024年6月,主题分别是“加强打击复杂跨国犯罪的国际合作——以资产追回为重点”“用先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实施法律:金砖国家检察机关的实践”。
第七次金砖国家总检察长会议召开的时间是在2025年9月16日,由巴西总检察院主办,以视频形式举行。
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人工智能与司法:法治、伦理及国际合作战略”。
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对于金砖国家来说,人工智能合作将成为金砖合作机制的新增长点。数据显示,2024年,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占全球市场规模的28.7%,就人口和GDP规模而言,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潜力巨大。
不过,在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带来了前所未遇风险挑战。
在此次会议上,应勇指出,“利用人工智能实施的违法犯罪,伪装程度高、应用场景广、蔓延速度快、危害范围大,呈现出网络化、跨国化、隐蔽化、便捷化等特点,技术攻防对抗更强,打击取证难度更大,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权保障、社会伦理等带来新的挑战。”
人工智能安全监管,离不开国际合作。我国是人工智能大国,不断颁布政策法规和国际立场文件,积极同各主要国家就人工智能安全开展沟通交流、务实合作。就在今年7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关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声明》对外发布。
在此次会议上,应勇表示,中国检察机关愿同金砖各国检察机关一道,落实好《金砖国家领导人关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声明》,秉持金砖精神,深化交流合作,共同为推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贡献更大力量。
一是加强执法司法协作,共同应对数据安全威胁,携手打击跨境犯罪行为,筑牢安全发展底线。
二是加强法律问题研究,立足各国国内法律及国际机制,研究完善人工智能领域法律法规、伦理规范,保护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三是加强专业能力建设,交流分享各国在司法工作中运用人工智能的实践经验,联合加强业务培训和人才培养,共同提高人工智能领域执法司法质效。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