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监管局:警惕非法“校园贷”四大套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17 17:31

在加强“校园贷”监管,明令禁止小额贷款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的背景下,仍有不法网贷机构暗中将“黑手”伸向校园。9月17日,北京金融监管局发文提醒广大学生及家长:警惕非法“校园贷”,辨别非法外衣,共同保护学生群体茁壮成长。

套路一:巧立名目勿轻信

不法网贷机构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甚至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引流,给非法“校园贷”披上“培训贷”“美容贷”“回租贷”“刷单贷”“求职贷”等形式多样的外衣,极具迷惑性。

套路二:阴阳合同擦亮眼

不法网贷机构利用部分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等弱点,有的签订合同的书面金额远高于学生实际到手金额,有的诱骗学生在空白合同上签字,之后随意填写不利于学生的条款。

套路三:花样引诱莫贪心

不法网贷机构宣称仅凭身份证、学生证即可办理贷款,以“无抵押、高额度、低利率”为噱头,故意降低门槛、夸大好处,甚至宣称“三分钟到账”,通过诱导性营销,诱导学生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盲目借贷。部分学生因无力偿还债务而遭受非法催收,引发严重后果。

套路四:以贷养贷要止步

大学生群体一旦出现贷款逾期,不法分子往往采取一系列暴力催收措施。例如,不间断地打电话进行言语威胁、AI生成不雅照片进行要挟、直接上门围堵等,严重影响学生人身安全。为了偿还上一笔贷款,一些学生被迫向其他非法平台借新还旧,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深渊,债务雪球越滚越大,最终无法脱身。

北京金融监管局提示广大学生及家长: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多数大学生处于经济不能独立的阶段,应秉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量入为出,合理规划日常开销,避免超前消费、过度消费。

通过正规渠道申请资助。如确有资金需求,一定要先与父母沟通,认真评估自身还款能力,向学校等有关部门申请助学贷款、助学金等,或通过正规持牌金融机构咨询办理业务。

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身份信息,不随意委托他人签订协议、授权他人办理业务。申请贷款前务必仔细阅读合同内容,明确贷款的额度、利率、还款方式等重要信息,确保合同条款合法、合理。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若不慎陷入非法“校园贷”困境,一定要保持冷静,及时向家长和老师说明情况,留存借款合同、转账记录、催收信息等相关证据,并立即报警,及时依法维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蔺丽爽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北京金融监管局提醒:远离非法存贷款中介 避免因小失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1
警惕非法“校园贷”陷阱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预警
新华社 2025-06-05
青诉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提示:警惕三大圈套 拒绝“征信修复”骗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5
让大学生远离不良“校园贷”还需多方合力
工人日报 2023-04-03
工人日报:让大学生远离不良“校园贷”还需多方合力
工人日报 2023-04-03
北青快评|万余名大学生被“套路贷”的警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02
莫让非法信贷污染校园
经济日报 2022-09-08
北京银保监局:理性消费不乱贷 美好青春不负债
中国网财经 2022-03-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