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古典乐坛现象级作品《钢琴书》发行六年之后,钢琴家郎朗携全新专辑《钢琴书2》再度归来。9月16日,郎朗在京宣布全新专辑《钢琴书2》由环球音乐集团旗下的德意志留声机唱片(Deutsche Grammophon)全球发行,双CD版实体专辑将于10月17日上市,数字版也将同步上线全球各大音乐流媒体平台。目前,中国内地版实体专辑现已正式开启预售。
新专辑收录32首跨越古典与当代的作品,涵盖从巴赫、肖邦等古典大师,到安迪(Tony Ann)、久石让等当代音乐人的佳作,再到电影《天使爱美丽》《爱乐之城》和电子游戏《黑神话:悟空》的跨界改编。在郎朗看来,古典音乐属于每一个人,这是他推出这张新专辑的初衷,也是一直以来的动力,“音乐是成长的方式,更是与世界对话的桥梁。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爱上钢琴,让这些美妙的钢琴曲真正走进大家的生活里。”
《钢琴书2》汇集多元风格曲目
被誉为“21世纪最成功的古典音乐专辑”,《钢琴书》在2019年发行后席卷古典乐坛,迄今为止全球流媒体平台播放量已突破12亿次,在美、英、法、德、日、澳等国的古典音乐排行榜上均曾问鼎冠军。时隔六年推出《钢琴书2》,郎朗表示,“录制《钢琴书》这张专辑的初衷就是让更多的朋友热爱钢琴,让钢琴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发现很多我小时候学琴时喜欢弹的曲子是找不到录音的,职业钢琴家都不会去录制这些曲子,但我认为它们是值得录制的。除了贝多芬、莫扎特这些大师的经典,还有好多新出的钢琴曲等着被听见呢。我希望能够为听众们奉献这些‘微型杰作’。我甚至想着,要是每六年能来这么一次,或许能推出《钢琴书》系列3、4甚至更多,因为有太多想和大家分享的曲子。”
在这张新专辑中,巴赫、莫扎特、萨蒂、德彪西等大师的经典名作,与全新改编的跨界作品并肩而立,包括电影《爱乐之城》《天使爱美丽》的经典旋律,以及来自电子游戏《黑神话:悟空》的音乐作品。郎朗在现场演奏了《黑神话:悟空》主题曲并获得了满堂喝彩,谈及这些风格多元曲目的选择,他表示,“去年《黑神话:悟空》全球爆火,我特别高兴。我是孙悟空的超级粉丝,我相信通过这样的音乐作品,中国文化可以在全世界被更好地传播和认知,就像《钢琴书》中的《茉莉花》那样。此外还有一些我喜欢的影视音乐,在新专辑里都经过了全新的改编。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音乐可以走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每时每刻都能被聆听。”
32首“微型杰作”更好地普及音乐
上一张专辑《钢琴书》到《钢琴书2》中间相隔六年,郎朗也没闲着,除了每年安排自己的世界巡回演出外,还推出了《巴赫:哥德堡变奏曲》《郎朗:圣-桑》等大部头作品。此次郎朗将目光锁定在“微型杰作”上,他认为,这些“短小精悍”的作品对于钢琴的普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类作品既非毫无难度,也不是高不可攀。既能让练习者通过努力达成演奏目标,又能自然引发情感共鸣。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爱好者,都能从中获得共鸣与滋养。”
当天,郎朗在活动现场首次演奏了专辑中的多首曲目,展现从巴洛克到银幕浪漫,再到动漫热血的风格切换。此外,他还和环球音乐旗下新生代华裔钢琴家安迪(Tony Ann)及电影中扮演过童年郎朗的小琴童张乘郝联袂呈现的四手联弹。作为当天发布会的“彩蛋”,对郎朗有重要“启蒙”意义、正逢85周年纪念的全球经典动画《猫和老鼠》的两位主角汤姆和杰瑞也空降现场,与郎朗惊喜同框互动,完美诠释了《钢琴书》系列的初心,普及钢琴教育及音乐启蒙。
从钢琴的学习者,到钢琴家,再到音乐传播者,郎朗对于钢琴教育和学习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要想让孩子们爱上音乐,要从兴趣出发。“不管是200年前的古典曲目还是中国的经典曲目,虽然年代不同,但核心不变,都是讲人性、情感和日常故事。要先抓住情绪,音乐就容易走进心里。这些年我们也在做趣味引导,比如讲曲子背后的故事,让孩子们觉得作品是在说我能懂的事,这样动力自然就来了。”
不断精进 弹到老学到老
除了新专辑之外,近日,郎朗2025-2026全球巡演音乐季正式官宣。密集的行程安排和曲目量之大令人惊叹。本季巡演中,郎朗将连续第二年出任卡内基音乐厅驻厅艺术家,还将跨越全球各大洲,登陆多座知名音乐厅。而且曲目量大、种类繁多,郎朗不仅将重磅呈现贝多芬全套协奏曲等12部经典作品,并将携手芭托莉、希拉里·哈恩等顶尖艺术家及柏林爱乐乐团等乐团,以钢琴为媒介跨越古典与现代。
如此密集的巡演安排,对体力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郎朗透露,自己最近一直在练习新曲目,“下一年的曲目的确是有点多,要弹12部协奏曲,还有两套独奏曲目以及三套重奏的曲目。我有时做梦都在练曲子,确实是需要体力支撑的。但从小练琴的动力和灵感一直都在,加上团队的支持,现在还吃得消。希望我能顺利地完成。”
郎朗每年都会给全世界的乐迷带来一些新鲜曲目,不断丰富自己的曲目库。在他看来,每隔几年,自己的演奏就会有很多变化。今年,郎朗时隔多年再弹钢琴协奏曲《黄河》全曲,感觉完全不一样。“这些年有很多生活经历,想法和对曲目的理解肯定会不同,再弹这首曲目自然也会很不一样,应该说是有所提升,对曲子的理解和处理可以说是更深刻了。这大概就是‘弹到老学到老’的魅力吧。”
供图/环球音乐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胡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