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身患“怪病”时常晕厥,医生一个举动挽救了她……9月1日,山东省乳山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主任潘强的办公室内,迎来几位来自内蒙古的特殊客人。内蒙古女孩小雅(化名)的亲属手捧一面鲜红的锦旗,郑重送到潘强手中。这是一场迟到了15年的感谢,背后深藏着一个关于信任与担当的故事。
时光回溯至2010年。当时,小雅因突发急性阑尾炎被送入乳山市人民医院。接诊她的,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医生潘强。就诊期间,潘强医生敏锐地注意到,小雅面色苍白、异常虚弱。经深入了解,一个令人揪心的事实浮出水面:小雅常年被严重的胸闷、憋气和莫名乏力所折磨,甚至多次发生晕厥。
小雅的父亲陈先生回忆,有一次发现孩子突然在家晕倒,他不得不驾车紧急送医治疗。多年来,他带着女儿辗转国内多家大医院,却始终未能查明病因。“我们急得不知道掉了多少眼泪,真怕孩子哪一天就醒不过来了。”
潘强医生为小雅进行了详细检查,血常规结果提示她存在“中度贫血”。一个大胆的诊断在他脑中形成:女孩多年的顽疾,根源很可能就是贫血导致的心功能不全,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然而,新的难题摆在面前:虽然贫血严重,但当时的化验指标却未达到常规的输血标准。是否输血?这个决定充满风险与争议:输血存在潜在的感染风险,且不符合常规指征,一旦出现问题,医生将承担巨大责任。面对同事的质疑,潘强医生没有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经过数次深入沟通,他的专业判断和真诚最终赢得患者家属的理解与支持。他力排众议,为小雅输注了两个单位的红细胞。
奇迹发生了。输血后,小雅的身体状况发生立竿见影的变化。她感到多年来从未有过的轻松,浑身充满了力量。令小雅和家人高兴的是,那次治疗根除了困扰她十几年的痼疾。此后15年,小雅健康快乐地长大,胸闷憋气的症状再未复发。
当年小雅痊愈出院后,感恩的种子便深埋在一家人心中。15年间,小雅的父亲陈先生曾专程来到乳山市人民医院,想当面说声谢谢,却因潘强医生工作繁忙而无缘得见。
9月1日,小雅的父亲陈先生终于如愿以偿。他代表现已30岁、健康幸福的女儿,将一面承载着15年感激之情的锦旗交到潘强医生手中。现场,他们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让分隔两地的医患再次“相见”。“我难受了很多年,您做出这个决定之后,我的人生发生了很大的改观。”视频中,小雅连声道谢。
“我们敬佩潘强医生的医术和医德。”小雅的父亲感慨道,“潘强医生在孩子住院期间,给予正确的治疗,让我们对生活重拾信心。今天终于联系上潘医生,了却了我们多年的心愿。”
面对这份跨越15年的致谢,如今成长为乳山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主任的潘强既感动又谦逊。
“我真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还一直惦记着这件小事。”他回忆道,“当时的情况,纠正贫血是迫在眉睫的事。作为一名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因为怕担责任、怕有麻烦,就不去做对患者最有利的决定。”
通讯员 王欣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
编辑/周超
校对/葛冬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