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熄灭的延安火炬(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8-17 07:38

艺术对历史的书写,往往能精准捕捉时代脉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晚,延安军民举行了盛大的火炬游行。诗人艾青在《人民的狂欢节》中激情洋溢地写道:“迎接欢乐,款待欢乐,欢乐是今天夜晚最高贵的客人。”这个夜晚,延安成了欢乐的海洋。

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中国革命博物馆落成时,27岁的蔡亮应邀担纲主题为“延安军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由此诞生了红色经典油画《延安火炬》(见图)。作者将画面定格于胜利消息传来的欢乐夜晚,深情描述延安的漫山星火,通过火炬的光流、锣鼓唢呐的声浪、人群的动姿,把原本分散的欢庆元素汇聚在一起,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人民14年浴血奋战后终于迎来胜利的狂喜,将抗战胜利转化为具象可感的全民狂欢仪式,成为时代的记录。

年轻的蔡亮大胆突破历史画创作形式,以暗夜为背景,用深色调反衬火炬的灼灼光亮,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火炬,成了“牵动全画的一个引子”,既象征胜利的喜悦,也暗示黎明前的黑暗已被驱散,如同希望的灯塔,照亮中国前行的道路。画面中,近景蜿蜒的火把洪流如生命之河奔涌向前,远景宝塔山上的星点火光与之相呼应,在虚实相生中延展了纵深空间,更意涵着“延安是中国人民的灯塔和希望”。

以普通军民为主体,通过人物群像传递集体情感,是这件作品的又一亮点。擂鼓老者难抑的喜悦、吹唢呐汉子奔放的激昂,跃然纸上。抱孩农妇与女兵亲昵交谈的神情,透着胜利后的温柔安宁。战士搀扶大娘的身影,写满鱼水情深。无论是激昂欢庆的民众,还是沉稳喜悦的战士,他们的表情和动作都被刻画得细致入微。画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为了强化如欢乐海洋般的艺术效果,作品采用宽银幕式的横幅构图,将人群与漫山火光统摄在一起,营造出磅礴气势。S形的人流动线,暗合中国“游观”的美学传统,让观者视线随火把蜿蜒延展,仿佛置身延安山道,在移步换景中沉浸式感受集体欢庆的热烈氛围。艺术手法上,蔡亮采用写意性表现与写实性刻画相结合的方式,突破当时学习苏派油画的单一技法。写意性的笔触让火焰更具灵动性,仿佛在画面中跳跃燃烧;写实性的刻画则让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色彩运用也颇为考究。画家以红橙色为主色调,营造出火光质感,烟气与暗部透出蓝紫冷色,既增强空间感,也平衡了暖色的躁动。同时,暖色象征着胜利的喜悦和革命的热情,而冷色则营造出夜晚的深邃和庄重,两者相互映衬,使画面层次更加丰富。

细节真实也为作品增色不少。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为了表达胜利的狂喜,人们寻找着一切可以当火把的东西。农民撕棉袄蘸油作火把、拆纺车燃烧,这些情节均源自《解放日报》对当晚的真实记载。这种非虚构创作让作品充满力量,让观者看到抗战胜利是军民团结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人都在这场胜利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伟大的艺术作品,从来都是创作者生命体验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结晶。蔡亮的创作深深扎根于陕北生活的深厚土壤。创作《延安火炬》前,在西北工作生活多年的他,屡屡深入陕北采风。在陕西,他看到了夜间山里人们拿着火把行进这样的场景。这都为他创作提供了灵感。他反复试验光的层次变化,力求“让光演化成旋转的洪流”。最终,他以扎实的艺术功底实现了充满浪漫气息的情感表达。作品中,唢呐手鼓起的腮帮、农家少年欢快的表情和姿态等,无不涌动着泥土般的质朴生命力,让军民同庆的集体记忆有了可触可感的温度与气息。这种从生活中来的艺术,带着陕北大地的泥土芬芳,将胜利的喜悦传递得真切而热烈。蔡亮在自述中曾说:一个严肃的艺术家总是关注着社会,关注着历史,关注着祖国的命运,总是和他的时代,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延安火炬》便是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

值得一提的是,蔡亮先后创作了多幅同一题材的作品。这些不同的版本构图相似,但画面主要元素、空间处理以及光影运用等有许多不同,体现了作者对这一主题的不懈探索。

八十载岁月流转。延安火炬如同历史长河中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在人类追求和平的道路上闪耀着熠熠生辉的精神光芒。它时刻提醒着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走好未来之路。

周艳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编辑/张丽

相关阅读
红幕赤声拨时弦(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8-14
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视觉史诗(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8-03
融进民族血脉中的时代号角(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7-31
《游击队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7-24
燃烧的影像 不灭的记忆(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7-03
这首歌写进了咱老百姓的心坎里(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6-05
一曲“小调”何以传唱世界(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沂蒙山小调》的创作与传播
人民日报 2025-05-29
烽火中的芳华永不褪色(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5-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