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救护一只雪豹幼崽 命名为“凌小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5 18:04

据青海西宁植物园8月15日消息,2025年6月4日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西宁植物园/西宁野生动物园)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救护一只雄性雪豹幼崽,根据救护中心习惯,该幼崽被命名为“凌小芒”,是救护中心2025年继“凌小蛰”之后救护的第二只雪豹。目前,“凌小芒”对隔离康复场表现出越来越强的破坏性,12日上午救护中心将其转移至雪豹馆

2025年6月2日晚上,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挖虫草的牧民,意外发现一只被大雪掩盖的雪豹幼崽。出于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牧民第一时间将这一情况上报久治县自然资源与林业草原局和久治县森林警察大队。两部门接到消息后迅速响应,赶往现场,于当晚8:52对雪豹幼崽进行收容救护。雪豹幼崽当时处于昏迷状态,身体极为虚弱,对人应激性不强,对周围环境反应迟钝,疑似因长时间未进食,体能严重透支,生命垂危。

6月3日当地救护人员根据雪豹幼崽严重脱水和营养不良的状况进行营养供给,鉴于救护难度较大,联系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在准备好必要的救护设备和器械药品后,4日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救护人员到达现场,连夜对其开展现场救治。

由于当地救护条件有限,为更好开展检查和治疗,6月5日救护中心工作人员将该雪豹幼崽带回西宁,随即对雪豹幼崽展开全面检查,采血化验、传染病检测等一系列检查工作有序进行。当日刚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小雪豹被命名为“凌小芒”。

经过检查发现“凌小芒”为雄性,体长74cm,尾长65cm,体重仅11千克,远低于正常雪豹幼崽水平。青海雪豹通常5月份前后出生,一岁时体重应达到22.5千克左右,“凌小芒”体重不足正常水平的一半,乳齿更换也未完成,推测可能出生较晚,大约是一只9月龄的个体。

凌小芒面颊鼻部有2cm外伤,感染化脓,由于长期饥饿无法站立走动,营养不良,体质消瘦,中度脱水,有重度炎症。

检查过后,救护中心为“凌小芒”制定保温、营养支持、纠正脱水与电解质紊乱、抗菌消炎为主的治疗方案,并积极开展局部外伤处理。日常为其饲喂新鲜肉类以及少量动物内脏,为了促进其消化吸收,工作人员在喂食肉块时,添加了益生菌和猫处方罐头。

经过5天的悉心照料,“凌小芒”炎症指标降低,状态明显恢复,逐步恢复自主进食和行走能力。6月10日救护中心为其进行体内外驱虫。7月3日,为其接种第一针猫三联疫苗,7月24日,接种第二针疫苗。 

6月10日,“凌小芒”被转移至救护中心隔离康复。场地内配备了必要的保暖设施和舒适的休息区域,为其提供了一个安静、安全且有利于康复的空间。

7月6日“凌小芒”体重达到12.65千克(25.3斤),7月24日,达到15.8千克(31.6斤),日常活动量增加,在搭建的跳台上展现出跳跃与攀爬墙面等活动行为,7月5日饲喂活体鸽子可捕捉自行采食。

8月初“凌小芒”对隔离康复表现出越来越强的破坏性,12日上午救护中心将其转移至雪豹馆,此时其体重已增长至17.2千克(34.4斤),与救护之初相比体重增加56.36%,但仍较同年龄幼崽发育迟缓。

今后,“凌小芒”将与此前救护的雪豹幼崽凌小蛰轮流使用雪豹馆活动场,利用活动场240㎡的空间和复杂的环境,帮助其恢复运动能力并促进其发育,尽量发育到正常雪豹的体型。发现凌小芒次日,6月3日晚间,当地牧民在大约10公里外发现一只垂死成年雌性雪豹,久治县自然资源与林业草原局会同县公安局森警大队连夜冒雪救护,但由于其病情危重,当夜抢救无效死亡。后经证实,该雪豹为“凌小芒”母亲。此后,当地组织在附近巡视,未发现其他雪豹幼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编辑/汪浩舟

相关阅读
中网开票首周已有门票售罄 球票+纪念票套餐限量发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5
中关村(海淀)生物智造产业园 B 区开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26
夜读|学会培养自己的强者思维
帆书樊登讲书 2025-07-25
第六届北京青年影展打造八大主体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25
小小节育环,让人欢喜让人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20
夜间消费新地标!“大明不夜集” 重现“顺天府”风情画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19
北邮新设专业学生“独享”国乒运动员签名录取通知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18
北京发布《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