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清晨,北京密云,碧空如洗,群山如黛,数百个村落像散落的珍珠,嵌在山水之间。
这一天,距离7月26日晚上遭遇的特大暴雨侵袭,已经过去了10天。
“临时避风港”让大家安心、暖心
此时,石城镇中心小学临时安置点内,在区体育局专业老师带领下,一群老人正在练习“八段锦”,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平静和从容。
同时,医护人员正为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做着身体检查;食堂里,工作人员正在积极备餐,确保村民能吃上热饭;志愿者陆陆续续在招呼村民们参加集体活动……
△ 密云区石城镇副镇长、石城镇中心小学临时安置点点长崔迪(中)与密云区政协委员、石城镇中心小学副校长郭建华(右)在临时安置点的宿舍查看老人们的生活状况,关切询问日常起居、饮食保障等情况。人民政协网记者 满达呼 摄
“此次汛情中,石城镇是最早受灾的区域之一,而石城镇中心小学转移安置点是石城镇启动最早、安置人员最多的一个点。27日早上8点多开始,小学周边的西湾子村内高家岭、东湾子等4个自然村的100多名村民就被转运在此避险。”密云区石城镇副镇长、石城镇中心小学临时安置点点长崔迪对记者说。
回忆起此次遭遇的特大暴雨,一位80多岁的大爷坦言:“这么多年了,头一回碰见这么大的水,太吓人了,得亏转移及时!”
旁边一位大爷插话:“感谢党和政府,还有这么多志愿者,吃住安排得挺周到,我们心里也踏实。”
“和这些大爷大妈们相处久了,都把我当闺女了,有啥事都和我说说!”崔迪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汛情发生以来,密云区各级党政干部第一时间到现场组织抗洪抢险和受灾群众安置救助,慈善和社会组织等源源不断地给安置点送来救援物资和生活用品,把关爱和温暖传递到每一位老百姓身边。
“接到紧急任务,我们第一时间调配一切资源,保障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同时通过心理疏导等工作,帮助老百姓树立起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信心。”崔迪说。
受灾地区随时都能看到政协委员的身影。“平时老百姓对政协委员可能不太了解,救灾过程中,大家才真正知道政协委员不只是‘调研、开会、提建议’,大灾大难面前既热心、又给力!”崔迪正和记者说话间,身着“密云先锋”红色马甲的密云区政协委员、石城镇中心小学副校长郭建华急急忙忙走进了宿舍,胸前的党员徽章格外明亮。
“大妈,有任何不舒服,一定第一时间喊我们。”郭建华对65岁的高大妈叮嘱道。原来,昨天晚上,高大妈说话突然有些口齿不清,被紧急送医确定无碍后,才又回到了安置点。
记者从郭建华口中了解到,石城镇中心小学目前安置的110人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80多位,90岁以上的有4位,很多老人都有基础病。郭建华手拿一本《石城镇中心小学转移人员基本信息统计表》,详细记录了每间宿舍的人员情况,以便全面掌握大家的特殊需求,并及时提供照护服务。
△ 密云区政协委员、石城镇中心小学副校长郭建华陪同老人打饭。人民政协网记者 洪琳 摄
为了保障安置点所有百姓的安全和生活物资供应,郭建华10天来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晚上12点甚至更晚。“看到村民们能踏踏实实喝口粥、吃口热乎饭,舒舒服服的,就觉得挺值!”郭建华说。
“刚刚,密云区政协又帮忙协调了一批猪肉和生活用品,还有政协委员捐赠了30根拐棍,稍晚就送到,这可解了大爷大妈们的燃眉之急。”崔迪告诉记者,石城镇中心小学临时安置点得到了很多政协委员的支持,安置点的物资特别充沛。“而且,委员们在捐助时充分考虑了老人们的现实需求,比如为4位90多岁的高龄老人准备了坐便椅、洗澡用的防滑垫等,让老人们在这里住得很踏实、安心。”
△ 石城镇中心小学临时安置点内,受灾群众在食堂用餐。人民政协网记者 满达呼 摄
郭建华给记者展示了一本《密云区石城镇中心小学安置点政协委员捐赠记录》——朱会萍委员捐120件床单、王志刚委员捐赠坐便器等急需物品、田智钢委员捐赠拖鞋、换洗衣物、袜子等各类物资,左江南委员在自身企业受灾时,精准捐赠拐棍、居家服等物资,范云伶委员为受灾群众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并个人捐款9000元……
“暴雨灾害发生以来,政协委员们纷纷打电话询问安置点的实际困难,袁媛委员送来了换洗衣物、床单等急需的生活物资;齐俊杰委员带领水库儿女志愿者打扫卫生、开展文艺演出;杨苗委员送来防暑药和胃药等中药300余袋,等等。”郭建华说。
“这段时间,我们小学就像是一个政协委员汇聚的平台。在这里,大家看到了政协委员的挺膺担当和无私大爱。”郭建华感慨地说。
爱心驿站传递爱心
△ 密云区政协委员聂岩、何强、李秋红、马劼、来信霞开会讨论为受灾镇村送救援物资的事宜。人民政协网记者 满达呼 摄
“今天,10车物资正在送往冯家峪镇。后续,我们还要积极发动各方筹措物资,帮助大家共渡难关……”密云区鼓楼南社区幸福晚年驿站里,密云区政协委员聂岩、何强、李秋红、马劼、来信霞等正在二楼的办公区开会。
此次暴雨灾害发生后,聂岩、徐会强、何强、李秋红、马劼、来信霞、马军、周海燕等委员组建了爱心小组,并筹措了价值近万元的方便面、矿泉水、药品等物资,赶赴受灾严重的不老屯镇,在临时安置点协助开展做饭、送餐工作。
“我们还陆续往受灾严重的大城子镇苍术会村运送捐赠物资。当时,村里断水断电断联,村干部建议我们撤离,可看到村里满目疮痍,老百姓生活太难了,我们坚决要留守。”聂岩告诉记者,10天里,救援小组共服务了近5000人次。
驿站的三楼,还临时安置了从受灾严重的穆家峪镇转移安置过来的失能老人和独居老人。
△ 密云区政协委员何强在鼓楼南社区幸福晚年驿站,询问老人们的日常起居、饮食保障等情况。人民政协网记者 洪琳 摄
“7月28日,我们接到通知,辛安庄村有老人需要转移过来进行暂时性安置。目前,驿站里有9位失能老人,还有6名独居老人被安置在我们的委员工作站。”何强介绍,作为临时性安置点,委员们不仅承担起了安置任务,还贴心地为老人们提供护理、饮食等服务。“到30号晚上,已有13名老人陆续被家人接走,这些被接走的老人需满足有子女看护、家里房屋不是危房、有养老驿站接收这三个条件。”
“我们几位政协委员的力量是有限的,很多人也和我们一样主动加入到救援队伍中来。比如有5位志愿者只是在救援中遇到,便义无反顾地加入进来。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是谁,只知道有的是党员,有的是货车司机,有的是大学生,有的是理发师……大家就像萤火虫一样,聚在一起才发出更亮的光!”何强哽咽地说道。
如委员们所说,在灾难面前,这些素不相识的人们展现出一种令人动容的守望相助力量,如同温暖的洪流,成为守护家园最坚实的防线。
“这么艰难的时刻,还能吃上热乎饭,还能有舒服落脚的住处,我们心里暖和!”驿站里一位80多岁的大爷边说边感动得落下眼泪。
如今,密云已从紧张抢险阶段转入全面恢复重建的关键时期。据初步统计,截至8月8日,已有101名密云区政协委员累计捐赠款物总值达293万余元,不断为受灾群众重建家园注入了信心与力量。
采访中,委员们与受灾群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期待能早日回归家园、重建家园!”
文/周佳佳 洪琳 满达呼
编辑/贺梦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