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春到人间。1950年5月,海南岛在夏日阳光中迎来解放,回到人民怀抱,并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管辖的行政区。随之,“鲲鹏”海南开始在新中国建设中展翅飞翔。
就这样,海南充足的光、热、水资源,温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四季的春色、绵延的海岸线,加之无与伦比的地貌环境,让这里万类竞长、生机勃勃,迅速成为中国最大的“热带宝地”——土地总面积351.87万公顷,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约42.5%,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形成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的环形层状地貌,使农田终年可以种植,不少作物还可年收获2~3次;有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长臂猿、海南坡鹿、海南山鹧鸪等30种,历史上没记录过的鸟类14种;有800种以上的海洋水产,仅鱼类就达600多种;有已探明、列入矿产资源储量的石油、天然气、黑色金属、稀有金属、热矿水等近60种;有著名的四大南药“槟榔、益智仁、砂仁、巴戟天”等可入药的植物2000余种,药典收载的500种,以及动物和海产药材资源等近50种,被誉为“天然药库”。
一大批历史文化建筑,也绽放出时代华彩,如,海南人民纪念李德裕等历史名臣而修建的五公祠,苏东坡嫡贬居住的东坡书院,琼台书院、丘浚墓、海瑞墓、崖州古城、韦氏祠堂、文昌孔庙……光耀着海南的年年岁岁。
1980年,国家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立四座沿海经济特区,又于1988年4月,宣布撤销广东省海南行政区,成立海南省人民政府,建立海南经济特区,而且是覆盖整个省份的经济特区。
大鹏一日同风起,直上云霄九万里。一夜之间,处于中国经济发展边缘地带的海南岛沸腾了,走上了新的历史舞台……一晃,36年过去了,椰风、海韵、阳光、沙滩……海南这块陆地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辖4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4个县、6个自治县的神奇海岛,在大开发大建设、国际旅游岛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不同历史时期建设中,信步向前,不断走出自己的风采——城市GDP如坐上了运载火箭飞速增长,常住人口也由建省初期的630多万发展到1000多万。目前,海南正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向世界,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中国式现代化的靓丽名片。
大巧若拙。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这段话表明,最完美的事物总好像有缺陷,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虚空一般,但它的作用无穷无尽;最刚直的东西好似弯曲的,最灵巧的却仿佛最笨拙;最雄辩的人好似不善言辞。海南岛,就是上苍造物中,给予天下大巧若拙之奇观。
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古生代的沉积建造及变质岩系至中生代中酸性岩浆入侵,奠定了海南岛的地质基础。在地壳范围内,经历了加里东、华西-印支、燕山,以及喜马拉雅山脉的地壳构造运动,形成了四条分别横贯海岛北部、中部、南部的东西向断裂面,并在构造时间上先后发生,空间纵横交错,使区域地壳成为相互连接的整体。第三纪后,区域性的地体垂直差异性升降,形成了以雷州半岛的遂溪断裂为北界和以琼北的王五-文教东西向断裂为南界的雷琼拗陷,特别是王五-文教东西向断裂带以北的琼北地区和琼州海峡,发生多期火山玄武岩喷溢,构成了琼北地区的火山熔岩台地和基岩岬地。
岁月辗转来到第四纪,全球气候出现多次冷暖交替的变化,引起了海平面的升降。大约在距今17000年前,积聚在大陆的冰盖和冰川逐渐下降,融化的水汇入大海,海平面上升。直到距今约6000年前,海平面达到今天的海拔。
海南岛,也伴随全球的海平面波动经历了海平面的升降和海岸线的迁移,致使琼州海峡因冰后期的海侵而被海水淹没,成为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之间的分割水域,并成为南海与北部湾的潮流通道。
风,作用于海面产生风浪,并在海滨地带产生风蚀和风积的沙丘地貌。处于低纬度热带季风气候的海南岛,冬半年盛行东北方向风浪、夏半年盛行东南方向和西南方向风浪和涌浪。因而,夏、秋期间,海南岛沿岸常受台风或热带风暴的侵袭,致使大量侵袭的泥沙随底部回流向岸外搬移,岸滩在遭受强烈侵蚀后向后退。且琼州海峡受南北两侧陆域的掩蔽,海峡南岸为离岸风、北岸为向岸风。每年春季和夏季,盛行西南风和东南风;秋季开始,为西南风并向东北风过渡。由此,沿岸构造因各海区海洋动力的差异,形成了琼北、琼东、琼南、琼西四大不同的地貌。
文/楚建锋(教师、杂文家)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