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试点“防疲劳机制”:跑单超过12小时将强制下线,多位骑手谈影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6 11:04

近日,美团在北京举办以“骑手疲劳管理”为题的恳谈会,就“防疲劳机制”试点运行情况,邀请骑手、专家、媒体代表展开讨论,结合社会多方意见以更科学合理改进机制。

据了解,此次华东试点中,美团防疲劳机制试点策略为“骑手跑单超过8小时会收到提醒,跑单超过12小时将强制下线”。此前,美团曾披露试点数据,试点期间,正常跑单骑手的日均跑单时长为5-6小时,触发强制下线骑手仅占0.18%,未影响大部分骑手正常跑单收入。

对于这项“防疲劳机制”的规则,一线的外卖骑手怎么看?

“我们这些骑手来大城市都是奔着挣钱,谁耽误一天都不太能接受”,骑手代表唐金磊介绍说,目前他月收入在八九千元左右,每天订单高峰间隙能休息几小时,站点每月有4天假期,但即便休息日他也会跑几单挣钱,“就是能挣几十块钱管一天饭钱也可以。真让我休息一天去哪玩一会,我也找不到地方。”他的时间规划经验是,必须熟悉附近区域,才能调整自己的跑单状态,知道自己能跑到什么程度(时长)。

对于具体的工作时长,骑手代表陈建冰表示,除去中午休息、吃饭等时间,跑单时长在八小时左右, 每日收入可以到三四百元。另一位骑手张振国则表示,因为家庭经济压力较大,每天跑单时间比其他人要长。“我老家农村的,有一儿一女。现在每天我干到12个小时以上,一个月赚一万多块钱,还可以落下七八千。”被问到限制时长后是否会选择跨平台跑单,他认为如果跑单时间上限是12小时,那收入基本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新规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如果上限是8小时,他会选择跨平台跑单或再从事其他兼职。

骑士长刘建介绍说,团队成员大多来自农村,过去从事餐饮、维修、电商、广告等行业,多数人面临家庭生活负担,主要目的是在大城市获得更多经济收入,贴补家用。对于站点的跑单骑手,平时也会根据每个人的工作时长、单量进行提醒,“日常极端跑单的骑手很少,但挣钱是大家到大城市来的共同目的”。

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者代表表示,骑手群体的疲劳并不是新问题,多年前调研其他行业时,存在同样的问题。制造业工厂的工人愿意主动加班,目的还是围绕收入。尤其制造业定单高峰期的时候,计件工资的工人加班可以多挣钱。企业做防疲劳管理,要兼顾“保护的角度”和“挣钱的需求”。从宏观政策的角度讲,既要保护,同时不能有太高门槛,要给就业的蓄水池足够的空间,从宏观就业的角度统筹考虑。

骑手疲劳管理应该从何入手?对此,参会学者也从多个角度提出建议。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教授表示,骑手工作量的峰谷效应明显,首先应当厘清骑手疲劳是高峰期单量过多还是工作时间过长所致,其次,骑手的疲劳是体力上还是精神上的,也有待具体分类,不同的成因和分类要对应不同的策略。

“如果骑手在跑单高峰期疲劳,那就需要配备更多骑手。如果工作时间过长导致疲劳,那平台可以提醒骑手,却难以直接管理。”邱泽奇建议,可以尝试将强制下线规则取消,看实际超长时间跑单人数到底有多少,“如果这部分人数特别多,那确实是出于生活所迫,你限制他们并不能解决他们自己面对的问题,反而增加了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系主任、教授周禹认为,“要分类化制定骑手的劳动工时等标准,需要有一系列专门化的基础政策作为规制依据,有别于传统标准工时工种,骑手工作呈现全时化和强周期化特征,目前平台方已经主动尝试制定一些关怀和保护的规范。”

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阎天认为,目前因为舆论对骑手关注度高,骑手防疲劳机制开始受到重视,但要真正落实对骑手劳动强度的有效监管,未来还是要从原则角度理清问题,包括保护健康脆弱劳动者的“底线原则”,对骑手职业与其他非全日制用工一视同仁的“平等原则”,以及尊重劳动者自主性的“自愿原则”。

“如果大家限制8小时,他们一定会找别的事干的,而且很有可能别的工作岗位上过劳然后倒下了,这时候连外卖平台的意外保险都用不上了。”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陈龙表示,骑手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午晚高峰,其余时间可以自主调节工作节奏缓解疲劳,与疲劳问题同样值得注意的是骑手的赚钱诉求,不少前来跑单的劳动者都有较大经济压力,单纯限制跑单时间未必能解决过劳问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张成刚认为,疲劳管理应重视骑手自身工作时间的意愿,现实中劳动者的工时往往落在国家规定和劳动者意愿之间的平衡点上。“国家统计局数据最新显示,我国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是48.8小时,如果按五个工作日算,劳动者每天的工作时间早已超过了8小时,这背后有部分劳动者是希望更长的工时获得更高的收入。未来的疲劳管理可以从工时、休息休假和劳动强度三个维度进行规范。”

周禹提出,骑手职业的一大特征是“多劳多得”,收入可计量、透明化、公平化,因此不能简单以“内卷”视之,要尊重骑手的增收意愿。此外,骑手劳动的自主性也应该体现在对决策的参与中,“不同的骑手适应的劳动强度不同,在关键的规则制定过程中,需要有机制让骑手参与进来,让他们的自主性不仅仅是体现在接单、抢单上,也体现优化管理上,能够为自己发声。”

与会专家认为,要缓解骑手疲劳问题,除了平台加强引导,还应调动各界资源形成合力,在全行业、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共建共治机制。如整合更多社会资源,为骑手创设可休息的公共空间,同时骑手疲劳也有工作以外的复杂成因,除了完善平台规则,社会各界也应对骑手提供心理调解、技能培训、生活关怀等方面的支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