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0月19日),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全球发展与中国机遇”平行论坛召开。养老金融作为银发经济的一环,是我国金融强国战略的重点任务之一。从顶层设计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发展银发经济,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与会嘉宾发表了真知灼见。
社保基金会副理事长武建力:
壮大各支柱养老金储备规模,提高养老金长期收益水平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党组成员武建力在论坛上表示,从未来发展看,应多措并举壮大各支柱养老金储备规模,提高养老金长期收益水平。
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监管机构和市场投资主体同向发力,从本金、收益、期限等固定的三要素着手,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从本金角度,强化养老财富储备,充分发挥社保基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压舱石”和资本市场“稳定器”的战略储备作用,统筹各项政策,加快培育壮大社保基金。
武建力表示,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第二、第三支柱养老金,优化参与制度,适度放宽企业参与门槛,进一步鼓励个人积极参与养老金计划,完善各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武建力建议,从期限角度强化养老金风险承受能力。以养老金为代表的长期资金能够在长期取得较好投资收益,说明资金期限长、风险承受能力强,从而能够忽略市场短期波动影响,并且可以利用市场短期波动进行逆向操作来获取超额收益。
加快推动各类养老金管理机构建立长周期的考核机制,以3年至5年的维度进行绩效评估和考核激励,让长期资金理念能够真正落地。这样不仅可以使市场中的长期资金真正做到长期化,还可以引导更多长期资金进入市场。
中国人寿集团党委书记蔡希良:
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和市场建设
中国人寿集团党委书记蔡希良在论坛作主旨演讲时表示,养老金融是为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提供金融支持以及为老年生活提供养老金支付和风险保障服务的金融保险活动,主要是解决养老金储备不足和养老风险保障不足等问题。
蔡希良认为,养老金融应具备长期积累、跨期支付、保值增值等重要特色和核心功能。发展养老金融应把握好这个功能定位,在顶层设计、政策制定以及产品服务开发上,注重体现政策一致性和目标一致性,为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提供稳定可期的现金流和健康医疗等必要的风险保障。
“充足的养老资金储备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也是当前养老金融发展的重点。”蔡希良表示,可以从两方面来发力,一方面优化政策设计,进一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比如研究取消集体企业年金职工参保率必须达70%等限定条件,给中小微企业自由选择权,增强第二支柱的吸引力,吸引更多企业来参与;再比如对于广大非个税纳税人群,取消参与个人养老金领取时缴纳3%个税的要求,减轻中低收入人群灵活就业人群负担,增强第三支柱吸引力;另一方面,优化家庭资产结构,拓宽养老资金储备来源。
国民养老保险董事长叶海生:
商业养老金提供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平衡解决方案
2023年1月1日起,金融监管总局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广东、四川、陕西等10个省(市)启动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国民养老保险董事长叶海生表示,商业养老金通过“账户+产品”的创新型结构,在帮助人民群众实现养老资金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平衡解决方案。
商业养老金兼具保险业务的风险保障和财富管理功能,通过账户层面的部分资金锁定和产品层面的收益保障机制,为客户提供收益更加平稳的产品选择。特别是期限保本承诺型产品,有效确保了客户的本金安全。
“商业养老金可以充分发挥保险机构长期投资和大类资产配置优势,通过稳健的投资策略为客户实现相对较好的投资收益。”他表示,流动性方面,商业养老金锁定账户与持续账户的“双账户”组合,兼顾养老资金长期投资和个人不同阶段资金流动性的双重需求。
国民养老保险2023年下半年在银行和互联网渠道推广商业养老金以来,全国累计销售规模已超过280亿元。投资收益方面,在利率持续下行、资本市场震荡的大环境中,产品收益率始终保持较好水平。
国民养老保险党委书记、总经理黄涛:
年轻人应做好跨期财务规划
在养老金制度安排和资产管理上,有哪些国际经验或优秀实践值得借鉴?针对年轻人养老和理财策略有何建议?国民养老保险是商业养老金首批四家试点机构之一,国民养老保险党委书记、总经理黄涛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年轻人来说,养老金积累属于跨期财务规划。人们在年轻时可能收入远远大于支出,到自己60岁以后,慢慢地就会发现支出大于收入,甚至再到老一点年龄,还有大量的支出。我想怎么做好个人的40年乃至50年的叫跨期财务规划,是每个人应该考虑的。”
国民养老保险党委书记、总经理黄涛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
原来可能有人认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很好,不需要去专门为养老金去积累,甚至觉得自己多买一套房,投资养老都很合适。现在,随着经济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年轻人也越来越重视养老金的积累。从国际经验来看,无论是欧美以及亚洲的日本等国家,专家研究发现从年轻的时候开始积累养老金,获得的财富效应会更大。养老金管理它有复利的作用,即使复利只有3%- 4%,长期积累下来可能就是有几倍的收益的回报。
“年轻人似乎也没必要把自己的资产配置做得特别保守,他们有足够长的时间来积累财富,这是一个资产配置的概念。”黄涛表示:“譬如,可以配置一定比例的股票或者进取型的基金,但是底仓资产应配置一些安全性的能够有稳定回报的资产。这样不会因某个阶段资本市场的波动导致自己的养老钱都没了。”
此外,黄涛认为,与中年人购买养老保险前会关注合同条款不同,年轻人可能接触养老金产品有不同的方式,可能通过社交媒体和短视频来了解相关产品。因此,需要把年轻人当作目标顾客的产品服务提供商,保险公司之间需要与年轻人建立不同的沟通的模式。
黄涛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出马上就快两年,人社部前不久透露将继续的扩面,即在原来试点的36个城市扩展到全国。试点时36个城市的开户数已达6000万户。现在个人养老金账户下可以购买公募基金、理财存款以及养老保险,但产品存在同质化问题,下一步产品方面应体现不同的特色和差异,这是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是需要去关注。
作为金融机构来讲,个人养老金产品应做好收益,让老百姓一年下来,看到比较满意的收益,或者说是基本上跑赢市场。从“长期性”来说,一个养老金假设从个人40岁开始积累到60岁退休,还有20年的时间,每年收益是递进的上升的,会给购买者一个充分的信心。
此外,从购买流程设计上,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例如,购买保险产品“双录”(录音录像)等安排,年轻人喜欢在网上购买,不愿意去线下的柜面,这需要保险公司、银行以及相关中介平台,在线上购买方面,把更多的产品推向互联网。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蔺丽爽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蔺丽爽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