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美丽中国建设
人民日报 2024-09-07 09:15

黑龙江伊春森工带岭林业局有限责任公司明月林场,随着一声轰鸣,一架森林智能巡护无人机腾空而起,飞入茂密丛林开始巡护,林场的监控屏幕上也随之出现无人机实时拍摄到的画面。

“空中之眼”精心守护着莽莽林海。去年以来,带岭林业局公司引进大疆机场和智能巡检平台,无人机按照预先设定的路线,每半个小时自动巡护一次,通过可见光和热成像技术形成相关数据,实现林区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道路安全等无死角、全覆盖监测,工作更精准高效。

数字技术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动力源。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发展,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创新手段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领域广泛应用,实现对环境数据的精准识别、实时追踪,为及时研判、系统解决生态问题提供有力支撑。比如,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称为“大气污染侦察兵”的无人巡逻车24小时不间断运行,对道路积尘负荷、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在辽宁彰武,智慧沙乡数字化平台借助安装在沙化土地里的土壤监测传感器,第一时间掌握土壤的温度、湿度,以及氮、磷等元素的含量变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通过建设智慧雨林大数据中心平台、启动“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体系项目等举措,着力构建智慧化生态管护新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数字技术能够突破区域时空限制,具有高效、强大的数据汇聚能力和算力,有助于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模式从切块式、片段化向协同式、整体性转变,不仅可以为生态环境风险监测预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绿色发展绩效评价等提供依据,还能加强数据资源集成共享和综合开发利用,构建起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体系,达到高效、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效果。

未来,数字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全流程的应用场景将不断丰富,数字化与绿色化走向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变革。顺应趋势,各地各部门应不断完善有利于数字技术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政策体系,培养造就一批兼具数字技术与生态环境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跨界人才。同时,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投资模式,完善产学研合作方式,提高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

用数字化守护绿水青山,充分释放数字技术赋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潜力、活力,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必将有助于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文/董丝雨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让生态优势助推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青年报 2024-12-22
数字化赋能生态建设 丰台绘就“花园城市”新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7
数字化扮靓美丽乡村
经济日报 2024-10-15
建设“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
经济日报 2024-09-26
聚焦建设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 2024-08-16
以高水平法治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法治日报 2024-08-14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年中经济观察)
​人民日报 2024-08-04
美丽中国建设,好的生态环境是基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