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即将来临,一些大中专院校的学生陆续返校。近日,重庆市医科学校的同学投诉称,新学期学校出台了一些新规定——学生必须全部住校,饭卡充值最低1000元起,这让不少学生都感到非常不合理。
对此,重庆市医科学校工作人员表示,此前确有类似要求,但现在“已对充值系统做了调整”,学生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充值,利用饭卡能在校内吃饭、买东西,家长也能登录账号查看消费记录。对于饭卡充值突然“涨价”的原因,该工作人员表示纯属失误,“学校从来没有限定过饭卡充值的金额,这次的情况是信息传达上的失误,发现情况后,学校进行了及时纠正。”
此外,关于所有学生全部住校的规定,校方也不再做硬性要求,而是有“特殊情况,可以申请走读”。
学校“有错就改”值得肯定,但还需要追问,为何在出台相关规定时,不听取学生的意见?在被学生投诉、媒体曝光后,学校马上调整规定,也表明新规定根本经不起推敲,属于“见光死”。
因此,对此事的处理不能只是校方“纠错”,而需要对出台这样的规定的校方人员追责,并吸取教训,在出台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规定时,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提高学校的现代治理能力,保障学生合法的权利。
该校出台的两条新规,只要站在学生角度一看就不合理。在学校食堂就餐,一次充值多少,这是学生的自主权利,要求最低充值1000元,这无疑会增加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强制所有学生都必须寄宿也没有法律依据,有的学生家就住在学校附近,上学很方便,要求所有学生寄宿并缴纳住宿费,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于学校为何要出台这样的规定,校方的解释是“失误”,但不少学生并不接受“失误说”。这两条新规都有利于学校食堂经营者的,因此有学生怀疑出台这样的规定,是为了让学生都在学校食堂里消费。
在学生投诉、媒体曝光后,学校马上取消了这两条规定,这是对投诉、曝光的积极回应,也体现了舆论监督的力量。可如果没有媒体曝光呢?学校是不是就坚持这样的规定?2020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的意见》,要求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或调整政府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学费等收费标准,纳入定价听证目录并实行听证,充分征求社会有关方面意见,确保教育收费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透明度。显然,该校调整有关规定,并没有听取学生的意见,而是由校方单方面决策。
学生投诉、媒体曝光后学校纠错,也是一种纠错方式,但是,应从源头上避免制定这种一看就不合理的规定,需要完善学校的决策机制。制定任何与学生利益相关的规定,都要事先听取学生(以及家长)的意见,做到民主、科学与透明。
另外,还要对违反决策程序,“拍脑袋”制定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的规定,建立问责机制。在新规遭遇质疑后就撤回,相关决策者没有被追究任何责任,这就是“零处罚”,也是对此类决策的变相纵容。事实上,制定这类不合理的新规,不但遭遇学生不满,还对学校的形象产生影响,相关决策者要承担责任,这可督促学校依法规范办学,提高学校的现代治理能力。
文/熊丙奇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