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培养李政道,吴大猷有功不邀功——钻石不管放在哪里,终还是钻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3 13:00

◎姚秦川

吴大猷,1907年出生于广州府番禺县(今广州),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一生桃李满天下,还培养出了杨振宁、李政道这样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却始终谦逊低调,受人尊敬。

1938年,吴大猷前往位于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当时,他和妻子阮冠世住在离学校5公里远的简易房里,生活窘困时,更要靠养猪、摆摊以及变卖家中的物品度日。不过,虽然生活条件如此艰苦,吴大猷却非常乐观,每天步行两个小时,在泥墙泥地的简易实验室里,将三棱镜架在木架上,做成一个最原始的分光仪,悉心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可以说,在当时的西南联大,吴大猷用自己的敬业和勤奋,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一片赞誉。

到了1945年,一位不满20岁的年轻人拿着密歇根州立大学熟人的介绍信找到吴大猷,他自称叫李政道,当时在浙江大学读一年级,因为日军逼近而前来投奔西南联大。不过,当时的西南联大有明文规定,任何学生没有通过学校考试,便没有入学资格。吴大猷在和李政道深入沟通后,敏锐地感觉出这个年轻人在物理方面的天赋,是一块可塑之才,于是,他顶着极大的压力,与教二年级的数学、物理老师们商量后,先让李政道随班听讲,若后面考试及格,到暑假时便转入二年级。

没想到,李政道应付起二年级的课程绰绰有余,别的同学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他一个小时就可轻松搞定。除此之外,遇到不懂的问题,李政道还经常找吴大猷虚心请教。吴大猷也非常乐意帮助这个热爱学习的年轻人,甚至还时不时地给对方“开小灶”,惹得其他同学都开玩笑地说吴教授“太偏心,要一碗水端平”。在两人接触的过程中,吴大猷越发觉得李政道思维之敏捷,天赋之异禀,“大大异乎常人”。用吴大猷的话说,“在当时西南联大的研究生及助教中,具有如此天赋且学习勤奋者,没有像李政道的。”

一年后,吴大猷有机会带学生前往美国学习,他毫不犹豫地带上了李政道,虽然对方此时才读大学二年级。到达美国之后,吴大猷将李政道安排到著名的芝加哥大学,直接跟随物理学教父恩里科·费米攻读博士学位,李政道因此也成为一个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博士。

面对吴大猷的热情关心与呵护,李政道内心非常感动,他发誓一定要用出色的成绩来回报恩师的栽培。到了1957年,李政道不负众望,与杨振宁一起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李政道专程写信感念恩师:“假如1946年您没有给我这个机会,那就不可能有我今日的荣光。”

吴大猷在收到这封信后,并没有把学生的功绩归于自己身上。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近年来,李(李政道)、杨(杨振宁)成就卓然,国人常提及二人为我学生,传为美谈。实则我不过适逢其会,在那时那地遇上他们而已。譬如两粒钻石,不管放在哪里,终还是钻石。”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