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5月20日,由北京团市委、市国资委联合主办,北京公交集团团委承办的北京市青少年学工基地(以下简称学工基地)授牌仪式顺利举办。共10家单位组建成立北京市青少年学工基地,为青少年提供走进企业、学习技能、开拓视野、增加社会实践经验的机会。
10家单位为青少年打造立体式教育平台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本次授牌仪式中,北京团市委与市国资委负责热人共同为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北京公交馆、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北控绿海能再生能源发电厂、北京银行海淀路支行、北京汽车技师学院、北京城建园林鲜花港研发中心、时尚控股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北京同仁堂大栅栏药店、金隅龙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单位授牌,组建成立10家北京市青少年学工基地,有效期至2029年。
通过走进这些企业,青少年可以了解轨道交通智慧化运营调度、垃圾焚烧发电工艺,学习银行从业人员基本功,参观汽车先进测量与加工设备,体验栽培技术 花卉种苗,感受中医药文化等内容。
活动中,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学工基地宣传视频,详细了解十家基地当前建制规模、优势特色、培育方向等内容。在基地建设过程中,首批获得组建资格的10家单位积极整合不同行业优势资源,全面展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企业文化、精湛技艺、国之重器、科技成果,将企业品牌推广与青少年教育相融合,为青少年提供走进企业、学习技能、开拓视野、增加社会实践经验的机会,致力于打造立体式教育平台、开放型实践平台、多元化交流平台。
北京公交馆开启基地教学“第一课”
授牌仪式后,与会嘉宾与基地研学青少年共同前往北京公交馆进行参观互动,开启基地教学“第一课”。
据了解,北京公交馆展厅面积约5000平方米,藏品数量6000 余件,是目前国内城市公交行业展陈规模最大、馆藏品类最多、历史沿革最久的企业展示馆之一。
馆内设计了多项互动体验,如档案查询、企业发展数据查询系统,以及将应急调度指挥等真实场景融入展览中。特别设置了售票互动、模拟驾驶、公交职工日常体验等项目,通过一条主线串联不同历史时期的公交发展,结合八大专题板块,采用生动有趣的互动宣讲和实践体验,有效激发青少年的兴趣与参与感。
“我手里拿的就是过去售票员用的背包。这里还有很多过去的公交车票,大家可以看一下。”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兴奋的坐进100年前的第一辆有轨电车(仿制版)。大家仔细观察着公交车内的座位样式和木质地板,当同学们脚踩着铃声响起“铛铛声”,仿佛又回到了百年前。
“比如售票互动体验。很多现在的青少年并不知道过去的售票员他为什么要这么售票?这个票是怎么售出去的?为什么要有1元、1.5元、2元等等这样的价格。所以在这个环节,我们会给大家讲清楚,什么叫‘上红下蓝’,什么叫‘上行线’‘下行线’,怎么去验票等等。”北京公交馆讲解员雷超同时告诉北青报记者,在大家非常喜欢的模拟驾驶环节,青少年在完成道路驾驶、出车进站、开关门、打转向灯等一系列操作后,系统还会生成一个报表,记录大家的错误操作。“模拟驾驶中,很多成年人可能体验感最不同的是开私家车和公交车的区别,但是青少年对于驾驶公交车的流程等内容更感兴趣,而且操作的很好。”
此外,青少年在北京公交馆还能了解体验到平时看不到的驾驶员的日常。“比如可能这趟车是5点的头班车,驾驶员凌晨3、4点就要起床。到达车队,对车辆进行例检后,每名驾驶员都要认真的进行班前宣誓。这些,青少年在公交馆都可以体验到。”雷超介绍道。馆内特别设置了展示区域,重点介绍了一大批公交历史上的劳模代表,如李素丽、常洪霞、任玉琢等,通过他们的事迹展示,传递劳动的价值,激励青少年学习并传承这种敬业奉献的精神。
持续发力营造浓厚学工氛围
同时,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为了提升青少年对公共交通行业的兴趣和认知,北京公交馆将定期举办的“公交文化大讲堂”等系列活动,邀请劳模、大工匠等公交领域的杰出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这些沉浸式的教育体验,使青少年在互动学习中加深对公共交通行业的兴趣和认知。
北京公交馆强化与学校的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定期接待学生团体参观,还开展“小小讲解员”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成为讲解员,主动学习公交历史文化与技能知识,并向他人传播,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也为他们未来可能的职业道路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与启发。
正如北京公交馆一样,10家学工基地将共同进一步突出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持续精准发力,强化实践活动的创新性;始终聚焦发展,发挥平台建设的专业性,不断丰富“青”课堂、绘制“青”坐标、成就“青”梦想,在企业中建立宣传展示的平台,在青少年中营造浓厚的学工氛围,以“青”育“新”、以“新”提“质”、以“质”催“新”,多措并举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企业战线共青团强劲支撑。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叶婉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