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招求职季还在继续,本版不久前做了有关各国对于员工试用期不同规定的专题,相信不少同学已经开始了入职前的实习生活,接下来也该聊聊进入职场后的注意事项啦。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职场文化以及各种不成文的规定,在海外工作,适应并成功融入当地职场环境的关键在于理解各国不同的职场文化、规则和潜规则。那么在不同国家的职场中生存打拼,是种怎样的体验,都有怎样的“潜规则”呢?本期带来由在海外工作的中国打工人分享他们在各国职场中打拼后的观察心得。
在德国做打工人,休假比薪资还重要吗
一晃在德国工作也有6年多了,每年都会有新的发现,今天来聊一聊德国职场的一些发现和感受。
在“大厂”打工卷不卷?
总体来说,感觉许多德国人没有“卷”的动力,工作再认真努力也就那么些工资,到头来一半都交出去了。即使想要买房,门槛也相对比较低,首付低(零首付或者10%、20%都可以),有无期限工作合同,蓝卡或长居就行。
当然我们公司也有卷的人,比如我认识一个经理,每天来得早、走得晚,年纪轻轻就是经理了,所以在德国职场,“卷”也是有效的。
薪酬水平怎么样?
一句话形容:挣大钱肯定没有,但也够花。
德国大厂,研究生毕业能拿个五六万年薪,毕业后工资的增长率就各凭本事了。
工作后我发现身边不少家庭,男方出去工作一个月的工资可以养一家三四口人。而且看他们也都生活得还不错,这样的家庭模式据我所知并不是少数。家庭里如果只有一方工作,交的税也不多,到手拿个三千到四千欧元,正常维持整个家庭生活也不是大问题,就看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双职工家庭(尤其双职工大厂)在德国生活,每年度假两三次,时而出去下个馆子,有个自己的小爱好,可以生活得很悠闲。
我自己还是挺满意现在工作环境和模式的,最近看到很多人吐槽德国工资低,确实德国工资没有什么竞争优势,主打生活比工作重要,主要还是得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如果想要挣大钱那在德国会不开心的,还是回国或去美国吧。
休假真的比什么都重要?
在德国工作后才意识到休假对于德国人的重要性。比如每年7、8月的休假月,还有年底的圣诞月,这些时间段部门基本不会安排很重要的工作内容,以防大家都休假了。
除了公司规定的假期数外,还有很多同事会花钱买假期,比如我有两同事之前买了不少假期,现在每周只上4天班,但依然拿全薪,其实还挺爽的。
另外工作时间相对灵活。托儿所每天4点就得去接,我们夫妻俩轮着去接,如果4点活没干完,晚上可以接着干,或者早点上班,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安排工作,同事们也都很理解。
当然还有30天年假,还可以回国办公1个月,其实挺爽的。比如我们有个印度同事去年年底回去办公了1个月,然后休假1个月,不要太开心了。
德企大厂辞退员工真的很难吗?
之前只是听说德企辞退员工很难,主要因为有工会保护。
最近身边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一位同事在一年前因心理原因而选择暂时离开工作岗位休息半年。半年后同事再次入职,同事们也很积极帮他做入职适应,然而他的精神状态无法支持他正常工作,比如本来和他约好的会,他会放大家鸽子不来参加,和他一起开过会的同事表示他10分钟后就会忘记之前讲了什么。
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经理建议他继续休病假,然而他坚持认为自己还能继续工作,但他每天也并没有工作,就这种状态持续了快半年,也不知道后续会如何处理。
人与人之间工作氛围如何、私下往来少吗?
这个主要取决于部门。就我所在的部门来说,同事们都特别友好,老同事被问到问题时都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也很乐意带新同事,没有什么drama的事情。
但我个人感觉德国职场上同事们私下往来比较少,尤其是那种平均年龄偏大的部门,大家每天事情都很多,基本下班后就各回各家,很少有听说同事会在工作之外约饭或者一起玩。
当然如果部门平均年龄低,比如差不多都是刚毕业的,大家私下约饭约玩的可能性还是高一些。
总之同事们私下往来的概率相对较低,不像国内经常和同事出去吃饭逛街什么的。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到“工作生活界限分明”这个特点了,德国的工作生活界限分明是我最喜欢的点之一了,疫情之前每天去办公室工作,下班后我连电脑都不会带回家,只要下班后就不会再被工作的任何消息干扰,全都属于个人时间,可以干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作为一个不太喜欢社交,又有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事要做的人,不得不说德国职场让我更加自在些。
文/小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