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高血压是指年龄≥60岁,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收缩压≥140mmHg(18.7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0kPa)。
为什么老年人需要监测血压
老年人是高血压的主要患病人群,但你是否听到过有些老年人说“我没有高血压,不用经常测血压”“我已经吃了降血压药,用不着再测血压了”等。临床上,高血压是“无声的杀手”,只有通过密切监测血压,早期发现血压升高,早诊断、早治疗,才能避免因延误治疗所带来严重并发症。
因此,无论老年人是否有高血压,均建议日常监测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密切监测血压、了解血压波动情况,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尤其是抗高血压药的疗效,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从而达到平稳有效的降压。
知识链接——血压的正确测量方法
√测量前30分钟不要饮酒、喝咖啡、吸烟、运动,最好排空尿液;测量前,静坐5分钟。
√一般测量坐位血压,将血压袖带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测量时,放尽袖带内空气,平放于上臂中部,下缘距肘窝2~3厘米,松紧只能插入一指为宜。
√家庭自测血压可测量2~3次后取平均值,最好每天固定时间测量,一般2~4次/天,不宜频繁测量。
老年人血压突然升高该怎么办
如果老年人在家发现血压升高,可以做这几件事:
◆去除诱因,立刻休息:寻找和去除引起血压升高的可逆性诱因,如激动、生气、寒冷等。立即躺下来休息,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均可,在光线柔和、空气流通且周围没有噪声污染的地方安心静养。
◆监测血压:每间隔5~10分钟测量血压一次,一般需要测量2~3次,取平均值比较准确,观察血压能否自然下降。
◆及时就诊:如果漏服抗高血压药,可补服;如果同时伴有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也可以达到降血压的效果;如果缓解不明显,应及时呼叫“120”或就近就诊。
哪些时刻老年人更要注意预防血压波动
◆气温骤降时:在冬春季节,每当寒流过境、天气降温时,便是高血压、脑卒中的多发之日。因此,高血压患者要做好防寒保暖。
◆情绪波动大时:人在愤怒、悲伤、恐惧或大喜时,血压会骤然升高,心率加速,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高血压患者要避免生气、着急。
◆夜间睡眠时:正常人的血压为“昼高夜低型”,也就是夜间血压水平较日间血压会降低10%~20%(勺型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甚至表现为夜间血压不降反较白天升高(非勺型血压),使心、脑、肾等器官损害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清晨醒来时:老年人的血压易受体位变动影响,特别服用抗高血压药时更易发生。体位从平卧到坐起,血压会突然降低,易导致头晕、昏倒。
◆屏气排便时:老年人常有习惯性便秘,屏气用力排便时,腹压加大,可使血压升高,严重者可能发生脑出血。此外,用力排便也给心脏造成压力,易导致心肌梗死。
◆洗澡时:老年人体质较弱,体温调节和血管收缩功能较差,在热水或冷水的刺激下,血压易发生波动。因此,老年人洗热水澡时水温不能过高、时间不能过长。
◆不按时服药时:被诊断为高血压后,如果不规律治疗来控制血压平稳,可能会诱发或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心脏方面,可诱发或加剧肥厚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等;脑血管疾病方面,可诱发或促进脑梗死、脑出血等。
◆餐后1~2小时:吃完饭后,我们的消化系统需要较大的供血量来运转,心脏和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老年人自身的血压调节功能比较弱,容易导致餐后低血压,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晕厥等症状。
为什么血压高的老年人要管理鼾症
很多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会出现打呼噜(鼾症)的现象,甚至出现睡眠呼吸暂停,那么这种现象与高血压有关系吗?目前研究发现,衰弱老年人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高达60%,是高血压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导致血压控制不佳的原因之一。因此,伴有鼾症或睡眠呼吸暂停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血压控制不理想者,需要积极管理鼾症和睡眠呼吸暂停。
老年患者易合并睡眠呼吸暂停,夜间反复出现低氧、呼吸暂停,从而加剧血压波动,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目前,我国老年高血压人群对睡眠呼吸暂停的认识度较低、依从性差,诊疗活动中的诊断率、治疗率更低。因此,如果老年人白天嗜睡、睡醒后仍觉疲劳、夜间睡眠憋醒、打鼾,或有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等,此时就要引起警觉,注意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暂停。
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较其他人群更难。如果老年患者在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的生活作息、合理的体重管理,甚至抗高血压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血压仍不能达标,就应进行睡眠呼吸监测,检查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暂停。一旦确诊,尽早做到病因治疗,比如减重、戒烟、戒酒、慎用镇静催眠药、改变睡眠体位、配戴口腔矫治器、家庭无创正压通气等。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