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用清醒的思维,过充实的人生
帆书樊登讲书 2024-02-25 22:00

有这样一个人,在二战爆发以后,他和家人被捕进了纳粹的集中营。

集中营的每一个人都经历了残酷的折磨,他的父母、妻子和弟弟都不幸在集中营丧生。

而他,却靠着坚强的信念,熬过了三年多的关押,最终存活下来。

他就是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尔。

监狱的高墙,关住的只是弗兰克尔的身体,而他的思维,是任何一种刑罚都无法压制的。

1997年,在弗兰克尔临终前,他嘱托他的追随者,写一本关于人生意义的书籍,把他独到的思维传承下去。

12年后,一本关于活出生命意义的书——《思维的囚徒》,终于展现在了广大读者面前。

书中讲述的5种思维,发人深省。

就算生活再糟糕,看过本书的人也能从这5种思维得到启发,找到生活的意义,不再做生活的囚徒。

选择权思维

《思维的囚徒》中说: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集中营,而逃离的方法,就是宽容和耐心。”

世界上最大的牢笼,不是外物,而是一个人的内心。

想要打破这个最坚固的牢笼,最好的方法就是放下执念,选择宽恕。

和弗兰克尔经历相似的曼德拉,因为改革制度,被判处监禁。

在监狱里度过27年后,他才得以释放。

当时任美国州长的克林顿发现,曼德拉在出狱的那一刻,脸上还挂着愤怒,但是这个表情很快就消失了。

后来,克林顿见到曼德拉时问起了这个细节:“为什么那天情绪起伏那么快?”

曼德拉回答:“其实在监狱里我就是自由的,现在我真的自由了,如果选择抱怨过去,那么我的思想依然没有出狱。”

不管身处何种境地,我们都有权力选择如何面对。

当家人不理解自己时,不必难过内耗,可以借此学习一下沟通的技巧;

遇到刁钻的客户,不必抱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提高业务能力;

任何困境,都束缚不了一个人的思想。

用宽容的心态接纳一切,选择积极的态度,就是选择了更宽广的人生。

意义思维

尼采曾经说:“一个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的人,可以忍受生活加诸他的一切苦难。”

生命本无意义,但是只要我们坚信生命有很多意义,那么我们就会变得积极向上。

《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老人找弗兰克尔做咨询。

老人说他的太太去世了,两人生活了一辈子,他无法接受爱人离世,觉得现在的生活毫无意义。

听了老人难过地陈述,弗兰克尔问他:

“假如你先离开了,你的太太还在,你认为她现在会怎样?”

老人回答:“那她会像我一样痛苦。”

弗兰克尔说:“你看,你替她承受了这份痛苦,这就是你活着的意义。”

老人听到这,豁然开朗,开始认真过好每一天。

一个意志全无的老人,因为找到了活着的意义,从此有动力面对一个人的晚年生活。

如果你觉得熬不住了,不妨试着挖掘事情的意义,找到坚持下去的动力。

分手的意义,是为了遇见更好的伴侣;

病痛的意义,是让人珍惜宝贵的生命。

当你知道了为什么而经历,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你会有勇气承受生活的一切。

苦难本无意义,重要的它给人带来了力量,支撑着我们走向康庄大道。

初心思维

《思维的囚徒》中说:“我们会因过于重视最后的结果,而忽视了追求的真正目标。”

想让孩子学业有成,结果因为打骂逼迫,孩子越来越讨厌学习;

想要家庭幸福,结果因为忙于工作,忽视了伴侣和孩子的情感需求,导致和家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为了达到目标,我们拼命地努力,到头来却发现早已偏航。

一个网友在生了孩子后,觉得家里变拥挤了,于是想换一个大一点的房子。

夫妻两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凑够了首付,买了一个大房子,房子全部置办完后,手里的存款所剩无几。

大房子有了,但是两口子每个月却背上了五千多块的房贷,还有上有老下有下的压力,一家人的日子过的紧巴巴的。

为了有更多收入,网友的老公辞去了国企的工作,去了一家位置远,但收入高一点的公司,工作也比之前辛苦很多。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网友开始反省,以前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为了一家人活得更好,但是现实是每个人的压力都更大了。

想明白之后,她又把新房子卖了,搬进了一个老一点的二手房。

这下夫妻两人手头变得宽裕了,老公也可以轻松一点,不用卖命工作了,一家人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为了达到目标,我们通常会用各种手段,可是最后却沦为了手段的奴隶。

马斯克曾提出“第一性原理”,也就是做事时从最基本的事实出发,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优解。

面对生活,同样如此。

以最终的目的展开思考,从源头找解决方案,才能以始为终,不迷失方向。

自我分离思维

有一句话叫:“为了逃离内心深处的不安,最好的方式就是‘解离’。”

“解离”是心理学中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也就是当人身处痛苦时,却感受不到痛苦的分离状态。

一个经历疾苦的人,可以用“自我分离”的方式减弱苦楚。

弗兰克尔有一天在集中营工作时,发现自己的鞋子破了。

按照集中营的惯例,鞋子破了的人走路会变慢,走路慢就会被拖出去处死。

鞋子破了,弗兰克尔的脚磨得特别痛,而且烈日炎炎下又渴又饿,弗兰克尔当时觉得自己肯定完了。

在如此极端的情况下,弗兰克尔为了活下去,不再盯着当前的痛苦,开始发挥想象力。

他想象未来的某一天,他出席一个国际心理学论坛,在论坛上他对今天的遭遇侃侃而谈。

比如鞋子是怎么破的,劳动有多么辛苦,总之他幻想着把当前的境遇变成未来讲座的素材。

最终,弗兰克尔通过“自我分离”思维拯救了自己,在集中营得以存活。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提出的“钝感力”,其实就是一种解离。

如果一个人过分在意自己的感受,那么就会深受负面情绪的羁绊。

抛下主观感知去生活,是一种“钝感”的人生智慧。

遇事时,顿一点,适时忽略自己的感受,善用分离思维,才能在种种磨难前游刃有余。

超越思维

弗兰克尔说:“超越自我的能力,是人类另一种独特品质。”

超越自我的本质是走出自我,关注自己以外的东西。

《思维的囚徒》中讲述了一个邮政员的故事:

维塔是一位负责送信的邮政员,每天都在重复做着同一件事,但是她从来没有抱怨过工作,脸上常挂着微笑,工作一直很有激情。

有一天天气很糟糕,客户一开始以为维塔今天肯定是骂骂咧咧地工作,但令人意外的是,维塔竟然在吹着口哨送信。

看到热情的维塔,客户忍不住问她:“你真是好样的,为什么你每天送信都这么开心呢?”

维塔听到夸赞,自豪地说:“因为我做的,不止是送信,我是在帮助人们保持联络,我在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工作时就容易心生抱怨。

对于超于自身需求的人来说,工作不是为了满足自己所需,而是为了实现更高的目标,即便面对无聊的任务他们也有饱满的热情。

有问题的眼球会看到自己的重影,但是一个健康的眼球是看不到自己的,它只能看到除自己以外的世界。

我们和眼球一样,只关注自身需求,就容易产生病态。

健康的活法,就是偶尔忽略自己,把视线放在他人身上,与外界建立更好的联系。

走出自我,在利他的同时,也能沉淀出自己的一份归属感。

写在最后:

成功和意义是每个人都渴望的,只是相比于成功,追求意义更简单,因为它只需要我们转换一下思想。

生活这个牢笼,只有思维这把锁才能打开。

正如作家詹唐宁所说:

“思维最大的创造性在于,它永远都有能力,让一切发生对你只带来正面影响。”

当一个人的观念开始转变,他就会发现,一切发生,皆利于我。

用清醒的思维,过充实的人生。

作者 | 思诺,群居不倚,独立不惧

来源:帆书樊登讲书

相关阅读
夜读|用无限的心态,过有限的人生
帆书樊登讲书 2025-01-02
夜读|给自己一点“甜头”
猫姐能量圈 2024-12-20
夜读|丢掉悲观的枷锁
帆书樊登讲书 2024-06-30
夜读|别再掉进“惯性思维”的陷阱
帆书樊登讲书 2024-04-18
夜读|打破藩篱,去拥抱更松弛的人生
帆书樊登讲书 2024-03-21
纪实文学作品《炼狱》北京研讨会举行 何建明:息烽集中营的故事,是红岩精神的前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8
夜读|在重复的日子里,过不重复的人生
百草园书店 2023-12-11
夜读|与自己握手言和
帆书 原樊登读书 2023-12-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