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券商官宣“反向讨薪”!
国际金融报 2024-01-17 14:32

近日,东兴证券董事会审议通过绩效薪酬追索扣回议案,引发舆论讨论。此前,光大证券曾审议通过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实施细则。

提及金融行业,薪酬问题是长期以来颇受关注的话题。分析人士认为,金融行业薪酬待遇面临改革压力,对部分高薪酬待遇或高激励可能会存在审核趋严的情况。

近年来,金融业持续探索完善稳健薪酬制度,出台多个政策文件,健全薪酬激励约束机制,规范行业走向长远发展。

券商加入“反向讨薪”

“反向讨薪”指的是金融企业高层和有重要影响力的员工,在自身职责内未能勤勉尽责,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或造成重大风险损失时,企业不仅可停止支付未支付的部分或全部薪酬,并可对已发放的绩效薪酬予以追回。

近日,东兴证券公告称,公司审议通过了《关于审议公司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的议案》。本次会议共表决通过四项议案。其中,第三项议案为审议通过《关于审议公司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的议案》,表决结果为15名董事同意,0名董事反对,0名董事弃权。

有业内人士猜测,涉及泽达易盛案件的投行经办人员可能涉及其中。东兴证券是科创板上市公司泽达易盛的上市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和持续督导机构。

根据证监会查明情况,泽达易盛在公告的证券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违法事实、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属于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并在2020年年度报告、2021年年度报告中虚假记载、重大遗漏。上述行为严重破坏了证券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合法利益。目前泽达易盛已从科创板退市。

2023年12月,上海金融法院审理的投资者诉科创板上市公司泽达易盛及其实控人、高管、中介机构等12名被告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以调解方式审结。中小投服中心代表7195名适格投资者获2.8亿余元全额赔偿。该案是全国首例涉科创板上市公司特别代表人诉讼,也是中国证券集体诉讼和解第一案。

“反向讨薪”在券商行业,此前已有先例。2023年9月,光大证券内部出台实施细则,规定了扣回超额发放薪酬的七种情形,包括考核结果弄虚作假、错误发放薪酬、违反党纪、问责处理等。

背后有何原因

除券商行业外,近年来,包括银行在内的不少其他金融机构也披露了关于追索扣回绩效薪酬的具体情况。

2022年12月28日晚,招商银行发布监事会决议公告称,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招商银行2022年度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的议案》。

年报显示,为缓释各类经营和管理风险,招行根据监管要求及经营管理需要,建立了薪酬延期支付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相关机制。2022年,招行执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员工合计2876人,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金额为5824万元,折合人均追索扣回绩效薪酬2.03万元。

在2022年年报中,渤海银行、九江银行等也提到对员工进行绩效薪酬的追索扣回。2022年渤海银行追索扣回370人绩效薪酬1760万元,人均被追回约4.76万元;九江银行2022年绩效追索扣回总金额为163万元,不过并未披露具体人数。

同时,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青岛银行等国有大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均明确建立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及追索扣回制度。

信托行业也有案例。2023年6月,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一则案由为“不当得利纠纷”的二审民事判决书。2015年至2016年期间,陆家嘴信托将部分财政扶持资金奖励给时任公司副总经理的翟振明。5年后,信托公司大股东向翟称该笔奖励系违规发放,要求退还已领取资金。由于翟没有退还相关奖金,陆家嘴信托通过诉讼方式,向翟振明讨回了280多万元。

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兴证券、招行等金融机构出现“反向讨薪”,背后原因一方面与市场环境不佳、部分业绩考核不达标有关。另一方面是金融行业薪酬待遇面临改革压力,对部分高薪酬待遇或高激励可能会审核趋严,防止利益输送风险。此外,这也是提升完善问责机制的体现。

完善薪酬机制

近年来,金融业持续探索完善稳健薪酬制度,健全薪酬激励约束机制。

早在2010年,原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明确商业银行应制定绩效薪酬延期追索、扣回规定,如在规定期限内其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员工职责内的风险损失超常暴露,商业银行有权将相应期限内已发放的绩效薪酬全部追回,并止付所有未支付部分。

2021年2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完善银行保险机构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在8种情况下,银行保险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绩效薪酬和其他激励性报酬要被追回,其中包括追回已支付的绩效薪酬和止付未支付的绩效薪酬。

2022年5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中提到,证券公司应当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增强薪酬管理的约束力,包括但不限于奖金、津贴等薪酬止付、追索与扣回等内容,对违法违规或导致公司有过度风险敞口的高管和关键岗位等相关责任人员追究内部经济责任。

2022年8月,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在要求金融企业建立健全薪酬分配递延支付和追责追薪机制同时,也明确了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情形、期限以及适用人员。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绩效薪酬追索扣回将愈发常见。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高管开一次会发1.5万补贴? 广东华兴银行回应:误解、误传
中国证券网 2024-08-09
深度丨当“退薪”照进现实,公募基金走到十字路口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7-26
限薪、退薪小作文疯传,业绩承压下金融业降薪来了?
第一财经 2024-07-06
透视42家A股上市银行去年薪酬情况:近半数银行人均薪酬下降 最大降幅超14%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5-22
盘点消金公司2023年业绩:建信成唯一亏损,有企业“反向讨薪”4800元
中新经纬 2024-05-14
银行薪酬揭秘:超半数银行人均工资下降 也有员工年入2300万
第一财经 2024-05-02
银行薪酬揭秘: 超半数银行人均工资下降 也有员工年入2300万
第一财经 2024-05-01
如何看待金融机构“反向讨薪”
经济日报 2024-04-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