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吾爱敦煌》正在上映 陈瑾: 对樊锦诗这样的伟大灵魂,只能仰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3 21:13

当导演苗月邀请陈瑾出演“敦煌女儿”樊锦诗时,陈瑾很快就答应了,“我是踩着快乐的、细碎的脚步跑到了敦煌,一身轻松”,然而,很快,陈瑾进入了“自我质疑”的状态,“我对樊老了解得越多,越觉得我够不到她的伟大灵魂,我的内心充满恐惧”,最终,她在靠近樊锦诗的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得到了力量与鼓舞,完成了这个角色。

电影《吾爱敦煌》正在上映中,主演陈瑾在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个创作过程中,其实是樊锦诗在塑造我。”

《吾爱敦煌》由苗月执导,韩梅担任总制片人,陈瑾领衔主演,林永健、黄品沅、张政勇、宫哲、李沐然联合主演。电影以“敦煌女儿”,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樊锦诗的经历为线索和切入点,讲述了几代敦煌莫高窟人坚守大漠,守护世界宝藏莫高窟的壮丽人生故事。作为第一部从樊锦诗先生的视角作为切入点,将世界瑰宝敦煌搬上大银幕的影片,让观众通过光影领略莫高窟的魅力所在,感受这片西北之地所承载的厚重的历史文化。

樊锦诗说自己“对莫高窟,是高山仰止”,而陈瑾对樊锦诗也是这样的感觉,觉得这样的伟大灵魂,自己只能仰望,难以去接近,“扮演樊老是我从业以来最特殊的一次经历,也是最难的一次经历。”陈瑾一度对于接演这个角色打了退堂鼓,甚至差点跟导演苗月闹掰了, “我答应了出演《吾爱敦煌》之后,观看了樊老大量的资料,越了解,越觉得自己当时是哪里来的自信,敢去接演这样的角色。我就跟导演说可能演不了,导演一听自然就急了。”

陈瑾说自己此前没演过传记片,“我都是在演一些虚构的角色,就是给你提供一个基础,更多的时候是靠演员自己加入态度和想象来进行丰富,让角色逐渐地饱满起来。但是,《吾爱敦煌》不一样,樊老的事迹都在那了,她吹了几十年的大漠风沙,从青春到白发,与敦煌已经融为一体了,那种视莫高窟的安危如生命的忠诚与开阔的视野,哪里是一个演员靠‘演’能够还原的?此外,我跟樊老在外形上也不像,老人瘦小,那种瘦小的身形就让人很感动,但我不是,我在她面前,觉得自己又高又壮的。我又是北方人,老人家是南方人,她口音中的柔美又加入了西北的风沙感,有西北人的那种尾音。所以,声音上,我也是够不着,我真的是很沮丧、犹豫、彷徨,后来依依不舍地跟导演提出,我演不了。”

而导演苗月当时正好在拍摄关于樊锦诗的纪录片,她让陈瑾再去与樊老多接触一番,樊老身上的“真实”和朴实,让陈瑾渐渐又觉得有了人物抓手,又升起了信心。陈瑾笑称,樊老的身上有点倔强,非常可爱,“我们有时候会夸她,但老人才不听你的夸,你别再来这一套,感觉就是‘你别拍我马屁’。而且,她总是纠正我们的认知,说哪里是我的贡献,都是团队的,我哪有那么伟大?朴实极了。”

樊锦诗把一辈子的时间都放在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的编撰上,陈瑾花一千多元买了一套,拿去让樊老签名,“樊老看了就说,你要这个干什么,她的意思是,你想要你跟我说,我说不行,我必须得自己买。老人特别直接了当,我们在她面就跟小孩一样,她也会跟我们开玩笑。”

微信图片_20231123204231.jpg

陈瑾记得樊锦诗说起自己的爱人彭金章时,很有感染力,“老人家的那种措辞,我听得一度起了鸡皮疙瘩。”樊锦诗和彭金章是北大同学,毕业后樊锦诗远赴敦煌,彭金章则来到武汉大学,参与创办了考古学专业。原定3年后樊锦诗回去,未曾想两人分隔两地达23年之久,期间,彭金章承担了育儿等大部分家庭责任,直到1986年,彭金章才调往敦煌,从零开始了莫高窟北区考古。陈瑾告诉记者:“樊老回忆起那段老彭舍弃了自己在武汉的事业,来找她是‘老彭爱护我’——你既然不能来,我就去找你。”而“老彭爱护我”这几个字,让陈瑾觉得蕴含着两人相濡以沫丰富的情感,又特别贴切、朴实。所以,在影片中,樊锦诗有句台词说“老彭这样的丈夫,打着灯笼也难找。”

陈瑾庆幸自己没有最终放弃这个角色,在饰演樊锦诗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她的生动、纯粹,她人格的绽放,“她伟大而又平凡,自由而又自信,除了是历史文化的守护者,她也是一位妻子、一位母亲,也有对于家庭的责任,与爱人的相守。”陈瑾觉得拍摄过程中,不仅是自己在慢慢地走向樊锦诗,更是樊锦诗在塑造“陈瑾”,“我至今想起来与樊老相处的时刻,还会觉得心中充满温暖和感动,她花白的头发,瘦瘦小小的,在一群人中,几乎难以看见,但是,一说起话来,却是那么响亮、有力,闪着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乔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