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教博会《家教门风与人格养成——核心素养与协同育人》主题论坛顺利举办
粤港澳文化传播中心 2023-11-20 08:40

家教门风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家文化”基因,也是一个地区文化身份的历史共识。为弘扬教育精神、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2023年11月18日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家教门风与人格养成——核心素养与协同育人》主题论坛于珠海市国际会展中心珠海厅顺利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主办。来自京珠两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家教门风、家校协同机制与核心素养及人格养成之间的关系与独特作用,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健全“校-家-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推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文化相协调建言献策。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孙红培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孙红培在开幕致辞中提纲挈领地指出,良好的家教门风对于青少年人格养成、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并充分肯定了论坛主办单位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作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型智库,为人文湾区的文化建设与传播提供了前瞻性的智慧贡献。此次《家教门风与人格养成》主题论坛将通过各位专家、学者的对话,深入研讨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修身处世之道,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

珠海市教育局副局长程鹏

珠海市教育局副局长程鹏认为“家教门风”是“树人立人”的滋养源泉,是文化自信的情怀底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深刻意义,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做好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珠海地处岭南广府文化的核心区,拥有丰富多彩的“家风”教育文化资源,市教育局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课程与实践活动,在推动家风家教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方面取得卓越成效。

家校共育·人格养成

本次论坛设“主旨发言”“主题演讲”“圆桌会议”三个环节。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于丹教授在本次论坛上进行了题为《家教门风与人格养成——关于家校协同机制的思考》的主旨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于丹

于丹教授以中国人的伦理价值链条为引,首先阐释了家邦社会的伦理内涵,接着通过对于“家和万事兴”的概念,明晰了由个体、家庭和社会规范而成“家国秩序”的文化环境,提出“家风+家教+家规=稳定”的社会价值默契,从而引出了“健全家校协同机制”这一重要落脚点。于丹教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使人成为人而不是某种人,家校共育的共识是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于丹教授结合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强调了“家校共育、成人成长”的重要性,并围绕“构建动态平衡的家校关系;巩固共享理解的互为机制;强化媒介素养的家校共识;发挥研究平台指导家校共育”提出了四项建议。最后,于丹教授呼吁广大教育从业者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接续路径,从家教家风中塑造社会秩序规范,从家校互动中优化科学教育场景。

此次论坛主题演讲的核心论题为“核心素养与协同育人的困惑与挑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林丹华教授发表了《儿童青少年积极发展与人格养成》的主题演讲。她关注到当下不容忽视的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积极青少年发展视角切入,指出中国文化下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内涵与结构包括能力、积极品格、联结即人际关系以及自我价值。林丹华教授围绕积极人格、成长型思维、心理弹性三方面理论研究,回答了如何促进青少年人格养成这个问题,其中,积极人格主要包括二十四种品格优势,成长型思维认为能力等个人属性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积极环境的创设需要贯穿始终。最后,林丹华教授呼吁社会各界关注青少年人格教育培养,对学校和家长提出建设性意见。

中华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资深女性文化与媒体传播策划人张小媛副会长做了《校家社共育,重在落实》的主题发言。张小媛副会长提出,首先,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对家庭教育前所有重视的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家庭教育环境呈现突破性好转。其次,数字经济时代家庭教育面临新挑战,张小媛副会长认为“孩子真正该学的前沿科技和前沿商业,99%在社会上和互联网上,不在学校”,因此,如何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强化家长个人素养和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缓解校园心理健康问题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她呼吁,未来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开启校家社共育数字化行动新征程。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田丽丽教授以《亲子关系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为发言题目,以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现状为事实基础,从抑郁与学生、抑郁与亲子关系入手,指出抑郁症在家庭关系中会造成无法忽视的严重后果。由此引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喂养重要还是养育重要?她结合自身学科关于亲子关系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以依恋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方式,提出了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对孩童的影响,认为孩子的幸福来源于能力需要、关系需要、自主需要三部分。最后她真诚地向在场观众们呼吁“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童年”。

全局赋能·共同成长

“核心素养与协同育人的解决之道”圆桌会议

本次论坛中的圆桌会议环节由于丹教授主持,与会嘉宾们就“核心素养与协同育人的解决之道”开展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讨论。与会嘉宾学者包括林丹华教授、张小媛副会长、田丽丽教授以及珠海市九洲中学党总支书记、珠海市九洲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姜楠老师,珠海市香洲一小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及总校长、珠海市香洲一小党总支书记张怀志老师。

姜楠老师提出,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在社会对教育的高度关注下,持什么心态很重要。因此,需要搭建家校共育平台、依靠专家指导,来完成新时代的“校-家-社”全局赋能。张怀志老师在长期的观察与思考中发现,教育教学环境相同条件的情况下,学生差距之大的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的差别。由此,学校家庭教育共商共建共享的探究与实践势必重要,从而形成督教督学、助教助学、优教优学的三步走战略。

林丹华教授随后提出一个重要问题,学校与家长之间如何有效沟通?她认为,学校应从好的切入角度出发,依托共情的心理状态,引导家长卸掉自我防御机制,为家长赋能,基于问题解决完成有效沟通。张小媛副会长从整体与个体两方面切入,认为学校本身需要在家校沟通时具有较好的主题策划;而在一对一沟通时以参与式的对话场域激发家长积极性,并作用到与孩子的沟通环节之中,坚持推进协同育人数字化。田丽丽教授针对如何让学校与家长共同成长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身教言传,潜移默化”两大原则提出,学校应转换与家长的沟通思路,在分析孩子优势的同时融合沟通潜能与短板,使得家长形成对学校的支持。最后,于丹教授对于圆桌会议进行总结,提出“没有天生的家长,只有共同的成长”,把教育真正落实到身体力行中。

嘉宾合影

“正家而天下定矣”,家教门风和人格养成在新时代产生了新的内涵延续,不仅实现了“家文化”的传承更新,更成为维系社会稳定不可缺少的部分。此次主题论坛是为“家风家教、家国情怀”的传承、发展与活化而打造的交流盛会,既展现了家教家风作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情怀底色的当代重要性,亦娓娓道来与会者们对中国之青少年的殷切关怀与美好期冀。在推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过程中,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增加时代谏言,赋能学术灵韵。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构建协同育人生态,学校要主动画好“同心圆”
光明日报 2025-01-01
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
科技日报 2024-11-20
首次展示近百封家书手稿 “曾国藩家书家训家风展”在人民大学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4
生活|《家风十章》姊妹篇《治家——中国人的家教和家风》出版上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2
家校社协同育人 大兴区成人学校亮“实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9
第六届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师讲述育人故事活动正式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6
“立德树人与君子人格养成”学术研讨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3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近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