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给青年人一个爱你的新理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04 17:21

日前,第十四届北京青年相声节落下帷幕。然而,这届北京青年相声节反映出来的在相声创作层面的种种变化,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从“电信反诈”到“女神养成”,从“校园生活”到“赡养老人”,青年人说的相声充满了青年人的生活,随之而来的,是青年人新的表演手段和表演技巧。

除此以外,移动互联也在改变着相声的传播生态。本次相声节的节目就通过视频社交平台进行直播。实际上,这种传播方式并不新鲜,新鲜的是,它让相声走下了殿堂,走进了观众。演员在表演的时候就实现了与观众的交流与反馈。

微信图片_20231004171437.jpg

李涵、李菁表演相声《知父莫如子》

对于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兴起的当下,相声演员如何吸引年轻观众的胃口?本届相声节评委应宁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称,当年传统老相声的那种演法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要尽量的和年轻人产生共鸣,在所创作的作品中迅速捕捉到青年人喜爱的、关注的那些信息、笑料包袱元素,这样就会有很好的舞台互动效果,但同时要注意用健康的笑料包袱来引导青年观众朋友们喜欢上相声这门语言艺术。

特色:反映校园生活关注时下热点 一些传统相声节奏感强信息量大

据了解,本届相声节自7月启动以来,陆续收到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四川、广东、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宁夏、内蒙古16个省市自治区寄送的参赛作品68个。经廉春明、蒋慧明、应宁三位评委评选出36个作品入围决赛。

“与往届相比,本届相声节有几个特色。首先是题材方面,参加比赛的青年相声演员当中,反映校园生活的作品比较多。大家都在关注生活当中的热点现象,比如电信防诈提醒大家别上当,别因为贪图蝇头小利影响了自身财产安全;还有女神养成记,就是女大学生如何打扮自己,提升外在形象与内在修养;此外赡养老人的家庭题材作品也有很多。”应宁表示,这些都是能引发当下观众共鸣的相声作品。

应宁还称,本届相声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新作品、传统作品都可以参赛。为此有一部分青年演员选择了传统相声,都是经常在小剧场里边实践的有把握的作品。“虽然说是传统作品,但它的台词及结构处理方面,也是有新时代元素与气息的,节奏感比老相声快了很多,信息量也大了很多。”

从全国各地来北京演出的这些青年相声演员还有一个特色——他们很多的作品都是带有家乡特色的。包括学他家乡的方言,或者讲述他家乡发生的故事。这样群英荟萃,各种方言及各地故事齐聚一堂,拓宽了北京青年相声节的深度和广度。

突破:打破偏娱乐轻艺术的畸形审美 丰富相声语言表演技巧

来自天津的青年演员陶思有与魏吉兆表演的参赛作品《演员的自我修养》荣获本届北京青年相声节一等奖。在本届相声比赛颁奖暨优秀节目展演环节,陶思有作为逗哏在舞台上一口气背诵六七段古文诗词歌赋,熟练的贯口技巧赢得了台下观众爆发出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微信图片_20231004171433.jpg

陶思有、魏吉兆表演相声《演员的自我修养》

谈及这部作品的创作初衷,陶思有称,当下观众的审美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人对相声有误解,认为这是偏向于重娱乐而轻艺术感的东西,一些相声演员为了取悦观众这种畸形的审美观念,在自己的演艺道路上贪走捷径,靠炒作,闹绯闻来赢得网络流量。为此他通过《演员的自我修养》这部作品对这种乱象进行了讽刺。“这也是我们在相声园子里反复尝试相对成熟的作品,鉴于比赛有时长限制,我们就把一些不太符合比赛的包袱和情节进行了删减和修改。”陶思有说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鼓励相声创作,本届北京青年相声节首次评选创作鼓励奖3个。来自北京曲艺团的青年相声演员李涵创作的作品《专属的歌》获得了创作鼓励奖。李涵称,他之前不知道有这个奖项,直到颁奖那天他才了解了这个奖项。在他来看,这是对青年相声演员搞原创的一种鼓励和支持。

作为评委,应宁从观众的角度、及相声技巧、结构处理、艺术加工等各个方面对参加本届相声节的演员进行点评。“比赛过程中,我们提到了演员服装问题,有的作品反映的是新时代新风尚新内容,但演员穿的是长衫大褂,他其实完全可以穿西装,对于这样演出服装和表演内容不相协调的情况我们及时做了纠正。”

在相声表演技巧方面,应宁发现有的相声包袱结构好,很可乐,演出效果也很好,但是从专业评委的角度感触到演员的相声表演技巧运用得很单一,容易让观众有审美疲劳。对此他给出一些建议,希望演员在表演时丰富语言技巧,拓宽思路,这样对于观众的培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传播:网络社交媒体改变相声传播生态 要观察时下生活抓取流行梗

需要关注的是,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兴起也改变着相声表演的传播生态。当下有不少相声演员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视频直播间说相声,有的甚至在网上爆红吸粉无数。本届青年相声节为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首次运用微信公众号开通观众投票渠道,评选网络最佳人气奖项,短短3天时间,网络投票平台累计访问量近60万人次。

对于这种传播生态,陶思有感触颇多。他称现在时代变了,流行的东西也不一样了。被年轻人喜欢,就是要反映年轻人的生活,内容上离年轻观众更近。感知年轻观众的笑点,时刻观察当下的流行元素,多与年轻观众交流,尤其是对自己作品的反馈,无论是内容上还是表演上,要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不断改进自己。

“我现在每天都刷短视频,在网上收集一些笑料信息。还有时候会与当下的年轻观众群体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关注。比如前一段时间,天津大爷跳水的热点就很火,我们就在这次的参赛作品中体现出来了。我问搭档‘这么些年为什么不出名?’,搭档回答,‘我不是天津狮子林桥跳水大爷!’这个就是抓住了现在的流行梗,随时融进相声段子中。”陶思有说道。在他看来,要以传统的相声脉络和技巧的不变来应对时代潮流的万变,这个传统功底一定要过硬,这样创作的东西才是相声,但内容是当下时代的潮流。

在李涵看来,当下的相声作品受到短视频的冲击,节奏都比较快。但是也得需要铺垫,笑料包袱要符合现在的生活。“我参加本届相声比赛获奖作品《专属的歌》,就是总结生活中常听到的,能引起大家共鸣的旋律和歌曲,通过我擅长的尤克里里演奏呈现,让大家产生笑料与包袱。”

微信图片_20231004171428.jpg

互动:满足网友的猎奇反差心理 用健康的笑料引导青年观众

在网络社交媒体短视频碎片化的当下,怎样才能更好的与吸引观众观看节目。李涵表示,鉴于短视频碎片化的特点,将整段相声节目传上去不会有太多人耐着性子看完的。他会剪辑截取节目里最精彩的笑料包袱放在短视频上,吸引观众点击观看。

“我还发现当下的观众猎奇心态会更加强一些,喜欢看有反差的东西,我曾在短视频平台上发过我拿着快板儿跟钢琴一块合奏的表演段子。每条短视频观看效果都非常不错,观众点击量很高。”李涵说道。

山东济南一位相声发烧友刘先生最近也在关注着北京青年相声节,在他看来,相声作品要有观点输出,得言之有物。“如果演员过度追求观众的口味,这本身就与作品无关了;同样有的演员受观众喜欢,但是他的作品构不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所以喜欢他的观众也不一定是为了欣赏作品。如何创作好作品和如何被观众喜欢,这是两个问题,他们既可以统一,也可以矛盾。”

应宁认为,相声艺术本身的特点就是说新唱新反映新时代的风貌,所以相声演员创作的相声作品首先不能和时代脱节,不能和生活脱节。尤其是当下这种碎片式的信息文化、快节奏的短视频时代,当年传统老相声的那种演法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要尽量的和年轻人产生共鸣,在所创作的作品中迅速捕捉到青年人喜爱的、关注的那些信息、笑料包袱元素,这样就会有很好的舞台互动效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声乐齐鸣》在京首演 首次将相声与民乐整场结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4
相声发展新趋势下,如何创作更多女性题材作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4
第十五届北京青年相声节落幕 新作品占据95%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2
带相声入疆,给和田人民送欢乐“包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6
“故宫以东”过大年 第九届钟鼓楼相声会 爆笑迎新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3
专家把脉北京青年相声节 为行业痛点开“药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4
第十四届北京青年相声节系列活动举办 首评创作鼓励奖和网络最佳人气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4
东城区钟鼓楼相声会盛大开场 名家荟萃联袂贺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