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主办的“荒野四十年——中国户外文学论坛暨《荒野四十年》图书分享活动”在十月文学院举办,该活动是第八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的大众活动之一,围绕由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新书《荒野四十年》展开。
作者湘君携同曾采写过的著名探险家刘雨田、雷殿生、杨浪涛、温旭和中国探险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锐,以四代行者同堂的方式,共同回顾中国户外探险近40年变迁,并探讨了户外文学的独特魅力。
从群山之巅,到辽阔荒原,徒步、登山、漂流、骑行……背包上路的身影,在中国正日渐兴盛。他们常被当作行者、驴友、背包客、户外人、攀登者或探险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其实已存在40多年。但这个“在路上”的群体,真实面貌始终模糊,直到这部纪实作品的出现。
有感于国内户外文学的匮乏,上海女作家湘君历时七年,穿行天南地北,独自寻访数百位户外爱好者,用沉浸式的文学语言,创作出一部两卷本的《荒野四十年》。中国在路上的四代人形象,随之一一呈现。
“只有聚焦到具体的人,写活一个个真实生命,无数细节汇聚中,读者才可能真正理解这个群体的灵魂,甚至看见自己,启发自己。”为了填补这段中国民间户外文学空白,2016年湘君毅然辞去一家背包客公司的主编工作,开始了长达七年全身心采写历程。
顺着一代代足迹上溯,她深入寻访过中国首位民间探险家刘雨田,专程来到活动现场。早在1984年,刘雨田就从新疆孤身上路,希望世界上第一个走完万里长城的能是中国人。作为第一代徒步行者,他见证了中国户外40年变迁,遇见过无数慕名采访者。但相比外界的一时猎奇,刘老感慨,唯独湘君是一心一意要为行者立传的人,“这样的户外文学创作,其意义甚至超出了我们的个人探险。”
年过80岁的刘雨田上路时,最年轻的温旭还没有出生。受益于经济腾飞的大环境,温旭16岁就接触登山,22岁参加中国首部户外真人秀《勇闯南北极》,并在2020年成为首位独步南极的中国人。但他走向南极,不是为了探险本身,而是呼吁解决气候危机。
“我相信《荒野四十年》这部书会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影响打动更多领域的人。”温旭认为湘君的采写,并没有停留在探险本身,而是挖掘出了一个个热爱生命的人对生命真谛的追寻。这样的非虚构文学,既充满真实力量,又提炼出了精神内涵,能让各个领域的人共情。
不同道路的行者人生,交汇在《荒野四十年》,呈现出四代人不同风貌,如同薪火相传。中国探险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锐表示,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当代探险家们能被湘君真实记录,展现给读者。在书中,她看到了中国一代代人“在路上”的蜕变,也看到一如古人壮游的精神。
“他们身上具有跨时空的共性,那是对生命的热爱。”在湘君看来,这些行者看似勇猛,其实都最怕死亡。正是意识到生命短暂,他们再无法随波逐流地活着。而荒野最独特的魅力,不只是自然,更是带人找回自由与生命本真。湘君对荒野、对行者“向死而生”的这份理解,贯穿书中,大大深化了荒野与行走的内涵。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