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你看!嫦娥的脸偷偷在改变
赵柒斤
2023-09-26
+ 关注

◎赵柒斤

现代人认为,嫦娥是中国的月神兼美神。殊不知,这位知名度最高的女性“颜值”代表,同样经历了长时间、大面积“整容”。当然,对她动手术的不是医者们的刀,而是文人们的笔。

闲翻古籍发现,远古先民不仅没把月神嫦娥视为航天女英雄,甚至将她贬为窃药背夫的“丑八怪”——蟾蜍。成书于商周时期的《山海经·大荒西经》最早记载了传说中的月亮初始状态:“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意思说,常羲是大神帝俊的妻子,生了十二个月亮,这才开始给月亮洗澡。可见,常羲最早是月神,与后世执掌月宫的嫦娥颇为接近,这也激发了后人无穷无尽的探讨欲,冒出了字近、音同的诸多论据。《史记·历书》引先秦典籍《世本》云:“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意思说,黄帝命令一个名叫常仪的大臣负责观测并预测月亮的运行变化,开创了神话向历史演变的先河。

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中出土的秦简《归藏》(先秦三易之一),不仅安排月神“常羲”脱胎换骨更名为“嫦娥”,还推动着神话向神话的高度演变,最早描述华夏第一位“女航天员”嫦娥奔月原因及登月后的表现形态:“昔者桓娥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月……桓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

西汉淮南王刘安及门客鼓捣的《淮南子》卷六“览冥训”结尾继续按《归藏》的世界观狗尾续貂:“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嫦娥的身份不仅从高高在上的“月亮之母”拉郎配给“射日英雄”后羿做老婆,还变成“窃药奔月”的渣女。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天文学著作《灵宪》谓:“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其大昌。’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意思说,嫦娥窃王母不死药服下,奔月找巫师占卜,巫师占卦为“吉祥”。谁知嫦娥奔到月宫就变成了蟾蜍(即癞蛤蟆)!有人认为,蟾蜍在古代是反映多子多福的吉祥之物,但从进化论角度看,远古时代,蛙类虽属神物,受人顶礼膜拜,但先民也不至于将形体疙疙瘩瘩、头小眼凸肚子大的癞蛤蟆视为高颜值的参照物吧。同时,古人敬虎、敬蛇、敬其他野生动物,一般都是敬而远之,“敬”是恐惧其害、其毒的一种无奈之策。故而,称因审美观之别而认为古人视癞蛤蟆为美站不住脚。

嫦娥“背夫窃贼”的形象、“癞蛤蟆”的外貌一直维持至魏晋南北朝。比如,玄幻光辉最为闪耀的《搜神记》,作者干宝创作的“嫦娥奔月”故事对后世影响甚大,至今仍为儿童读物。但此故事全文引用《归藏》文字,根本没替嫦娥“癞蛤蟆”形象平反。但思想繁荣、文化杂糅、百花齐放、艺术出众的魏晋文人却也不遗余力地给冷寂的月宫、丑陋的“嫦娥”平反昭雪。

晋代思想家、文学家傅玄率先打破月宫冷寂,不仅将丑陋的蟾蜍踢出月宫,还安排可爱的小白兔常年陪伴嫦娥,他在《拟天问》中模仿屈原自问自答:“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兴福降祉。”可以说,月神嫦娥的颜值在魏晋时期就受到不少文人的追捧,北魏文学家温子升《常山公主碑》曰:“公主禀灵宸极……直置清高,类姮娥之依桂树。”可见,嫦娥在当时人们心目中已是美的代名词。南朝宋文学家、辞赋家谢庄《月赋》云:“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情于轸其何托?诉皓月而长歌。歌曰: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嫦娥已与月融为一体,月亮之美、之冷也成为嫦娥的美和冰清玉洁。

月光清寒,营造的一种寂寞伤感氛围,越加诱发唐宋文人的相思之情。每至八月中秋之际,嫦娥的孤独之美与文人的寂寞相思便自然而然交叠一起,唐代诗仙李白首先把酒问月:“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谁与邻”,杜甫跟着叹:“斟酌嫦娥宴,天寒耐九秋”,李商隐接过话茬:“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更是吟出了千古绝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连慷慨豪迈的南宋词人辛弃疾在中秋月圆之夜,想到山河破碎、年华渐老,也忍不住向月神嫦娥倾诉:“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至此,嫦娥彻底由丑陋的癞蛤蟆变成人人羡慕的女神。明代神话小说《西游记》中,不仅嫦娥美得不可方物,连玉兔精的颜值也是人间罕见。

不过,翻阅嫦娥由“黑”到“白”、由“渣女”到“女神”的演变过程,人们普遍怀有同情弱者的心理也彰显无遗。尤其自魏晋南北朝开始,每当中秋月圆人不圆之际,看到月亮,想到失去丈夫、远离尘世、住在清冷的广寒宫里的嫦娥,人们的孤独寂寞之情就愈发强烈,于是便自觉不自觉地替嫦娥翻案,并搞起“有罪推定”:嫦娥不会无缘无故地独吞不死之药抛弃丈夫私奔月球,那只能是夫妻感情出现严重危机。于是,汉代《淮南子·本经训》、唐代《酉阳杂俎》等古籍和诸多民间传说,便把养“小三”、爱斗狠、不顾家等屎盆子纷纷扣到后羿头上,现代一些影视剧基本上按照此套路创作。如此一来,谁会谴责嫦娥!可以说,月神嫦娥颜值的演变照样能启迪现代人,文字也是一把手术刀,美丑间的转换往往也就在执笔者一念之间。

相关阅读
历史|提到中秋节 古人想到的是它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8
历史|提到中秋节 古人想到的是它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8
东方卫视“秋晚”节目单来了,奥运冠军燃情现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7
历史|兔儿爷是如何从捣药小工变身中秋大神、嫦娥同事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30
历史|你看 你看 嫦娥的脸偷偷在改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5
国学 | 属兔孟昶如何成了送子传说里的张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07
中国人为何那么喜欢“兔”
解放日报 2023-02-06
国学|兔:代表月亮的可爱担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