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驼铃古道,今日历史传奇……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模式口大街是历史文化保护区,也是文旅发展的一张名片。近年来,石景山区持续拖动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以模式口大街为例,北京法海寺博物馆、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法海寺壁画艺术馆等博物馆逐渐形成“聚落”模式,串珠连玉,形成京西古道节点发展新文脉。同时,多种业态融合带来的陈设、展陈,也打造了一处处类博物馆设施,让博物馆“活起来”,吸引年轻人体验打卡。
燕京八绝技艺让古刹“活起来”
“入目即古刹 移步皆古建”,用来形容模式口大街最为恰当不过。在模式口大街东侧,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的承恩寺古树环绕,静谧悠远。不受香火、不做道场,那么承恩寺承载了什么?是瑰宝!是燕京八绝技艺传承下来的美轮美奂的精品。2021年,以展示皇家工艺为特色的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在承恩寺开馆,成为传承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走进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四角的虎皮墙斑驳的纹路仿佛将大家带来千年前的驼铃古道。金漆镶嵌、花丝镶嵌、景泰蓝、牙雕、玉雕、雕漆、京绣、宫毯在内的燕京八绝工艺作品及古代木雕、根雕、石雕等工艺藏品四百余件在古寺正殿、偏殿等场所相继铺开。
“这件作品是国礼繁花手包,采用的花丝镶嵌工艺,以北京市花月季为设计元素,用枣花纹作为锦地儿,以麦穗文作为骨架,极致精美,令人叹为观止。而这件金漆镶嵌八吉祥银锭套盒,则以刀代笔勾勒出轮廓槽线,再戗以金粉,使画面更加丰富。以螺钿、石决明等名贵材料雕刻佛家八宝图案,镶嵌于作品之上,用这些极致的工艺打造古人使用的食盒……”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副馆长杨宁一一介绍博物馆的文物和非遗技艺传承人的精品。
为了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燕京八绝非遗技艺,博物馆不时地邀请传承人和观众面对面展示八绝技艺。这不,北京工艺美术雕漆大师海燕正在使用刮刀处理几乎已经成型的龙椅背板,只见温润的中国红雕漆层层晕染,盘龙龙纹清晰可见,跃然如真。
“博物馆聚落”落地石景山区
不仅仅是燕京八绝博物馆,在模式里大街,古刹古寺云集。北京法海寺博物馆、承恩寺、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法海寺壁画艺术馆等特色鲜明、独具亮点的博物馆坐落其中。
石景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建其介绍,近年来,石景山区各类博物馆迎来快速发展。为了打造一批有特色、高质量的博物馆,石景山区持续推动北京法海寺博物馆、石景山区博物馆、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等在场馆设施建设、藏品保护研究、陈列展示和免费开放、推动国际、国内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在模式口地区,我们打造了博物馆群落。不仅仅是传统博物馆,我们还持续推进类博物馆建设,比如北京第一通电村展厅、古道斯存(模式口历史文化民俗陈列馆)等空间,则提供了独特的展陈方式,更直观地展示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白建其说。
今年3月29日,全国首家数字藏品类博物馆--瞭仓数字藏品博物馆正式挂牌。同时,石景山区正在推动慈善寺古香道陈列馆,清城睿馆等具备条件的类博物馆上报工作,实行“一馆一策”的精准化培育政策,促进“类博物馆”向博物馆转化。
融合大众业态 让展陈更“年轻”
北京第一通电村展厅就是白建其所说的“类博物馆”空间。国网北京石景山供电公司党委党建部主任姜昱介绍,北京第一通电村展厅是在龙王庙的原址上修建的,以模式口这个北京第一个通电村作为主线,讲述当年发生在模式口的百年历史、红色故事以及风云人物。
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厅就位于模式口大街上,没有门,市民可随意进出参观。展厅一共分为模式口通电·往事、红色电力·记忆、红色人物·追忆和华商电灯·印象四个空间进行展陈布局,“老故事”也吸引了不少“老街坊”前来打卡。
古道斯存(模式口历史文化民俗陈列馆),在历史上是“西老爷庙”,后经年代变迁,由周边居民承包用于经营药店,几年前在石景山区政府指导下,按照“一院一方案”的更新改造方式,由企业进行保护性修缮,引入博物馆展陈模式及精品网红咖啡业态。
进入院内,脚下是一幅宏伟的铜铸浮雕地图,为观展者生动的描绘了模式口的整体地形画面。四道过街楼清晰地复现在地图上,重现龙形古道昔日风采。院内共设有有5个展厅,西侧殿一层为模式口展,在这里可以详细了解模式口的历史故事,名人雅事。二层的京西民俗文化展区,展陈的老物件儿见证了历史变迁。正殿内为法海寺展,这里重点复刻展示了法海寺内壁画的部分精华重点及法海寺跨越近六百年时空传承下来的独特文化。捧一杯咖啡,细细品鉴壁画中的故事……在早秋时节,具有丰富内涵古道斯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一边品咖啡,一边畅享历史文化之旅。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黄亮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