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高度重视!为了这件事,副国级率队赴西北
北京青年报政知圈 2023-08-21 22:30

8月17日至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带领调研组到甘肃调研。

调研组聚焦的主题是“可再生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情况”。

丁仲礼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

鹿心社、于忠福等一同调研

据《甘肃新闻》画面显示,此次和丁仲礼一同参加调研的还有:

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鹿心社

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于忠福

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李高

全国人大代表吕春祥、邓莹莹

鹿心社曾在国土资源部、甘肃、江西、广西工作,担任过江西省委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2021年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今年3月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于忠福曾任原济南军区空军政委、原南京军区空军政委,2015年任空军政委,今年3月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要工作任务是:

一是防治环境污染立法与监督工作;二是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与监督工作;三是自然资源保护立法与监督工作。

政知君注意到,“围绕推进可再生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被写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监督工作计划》。

上述工作计划提到,专题调研的重点是:

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

可再生能源外送通道建设情况。

分布式智能电网、储能规模化发展情况。

可再生能源消纳长效机制建立情况。

建设可再生能源供给消纳体系面临的制约因素和重点难点问题。

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等。

工作计划还提到,专题调研报告计划在12月底前完成。由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负责组织和实施。

能源安全,举足轻重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如何兜住重要能源国内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2022年,《人民日报》曾刊文称,百年变局之下,能源安全,举足轻重。

2022年1月24日,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

那次会议提到,要推动能源革命:

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这也是中央首次明确提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2022年7月28日,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那次会议提到“要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线”“要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大力度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掣肘

中央提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的背后,也有现实依据。

我国大量风光等新能源资源分布在西部、西北部,但电力负荷多在中东部,这对新能源电力消纳提出了挑战,需要特高压加以传输。

2022年6月,《经济日报》刊发了《新能源消纳能力要跟上》一文。

文中提到,我国新能源装机出现大幅增长,但是在局部地区也同时出现了弃风弃光率提升的现象。

弃风弃光的根源,是一定区域内的新能源电源建设速度超出消纳能力,从而造成能源的规模化发展和高效消纳利用之间的矛盾。

2022年12月,《半月谈》杂志曾刊发了《清洁能源外送尚需通道无阻》的文章。

文中提到,电力外送是缓解我国能源资源和用电负荷地理分布不匹配这一矛盾的有效方式。

但是,我国部分清洁能源基地电力外送通道建设相对滞后、配套电源调峰能力弱、外送电源和电网建设不协调等问题,仍是清洁电力大规模外送的主要掣肘因素。

文中还提到了甘肃。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甘肃新能源电量整体盈余较多,但省内就地消纳空间有限,部分规划直流工程还未开工,现有直流通道远不能满足新能源电力送出需求。

甘肃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很大空间

这次在甘肃,丁仲礼带领的调研组听取了甘肃省开展可再生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此外,调研组还专门召开发电企业、电网企业、专家、部分在甘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座谈会。

丁仲礼指出,要结合地方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的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作出贡献。

他说,甘肃风光资源丰富,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很大空间,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开发早、投入大,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希望甘肃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好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的各项制度,完善责任体系,做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工作,力争以更有力的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更大的成效。”

同时,要认真总结梳理可再生能源发展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为完善我国可再生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提供参考。

资料|新华社 人民网 央视 经济日报 半月谈杂志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政知新媒体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马晓晴

相关阅读
正式通过的《能源法》,如何定调新能源开发利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09
新能源消纳多管齐下 电力改革酝酿突破
经济参考报 2024-07-30
可再生能源告别全额收购 从“圈养”到“半放养”利于行业优胜劣汰
财联社 2024-03-25
为了这件事,铁凝率队赴西部调研3天
北京青年报政知道 2023-09-23
新型能源体系动力要更强劲
经济日报 2023-02-15
新能源布局加速落子 风电光伏建设正酣
经济参考报 2022-08-31
国家能源局李创军:可再生能源是减排不减生产力的重要支柱
澎湃新闻 2022-08-27
万钢:需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