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赛男子初中年龄段U15、U13两个组别的全国总决赛小组赛分别将于7月29日和30日拉开帷幕。中青赛赛事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已经结束的预选赛,既初步摸清了初中年龄段足球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总结了有益的经验,使得中青赛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相比于首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第二届中青赛在参赛规模上显著扩大。赛全国总决赛阶段(13岁以上男女组)参赛球队数量达到547支,参赛球员12720人,比赛场次2505场,较第一届赛事分别增长35%、32.7%、73.6%。
具体到男子U13组,去年有12个赛区举办预选赛,今年达到30个;U15组去年9个赛区举办预选赛,今年达到31个。不过应该指出的是,仍有11个省市赛事办公室两个组别均未开展赛事组织工作,各地对于比赛的重视程度和组织管理质量差别较大。正因如此,从总决赛参赛名单上看,一些印象中有足球传统的地区参赛队数量并没有想象中多。
中青赛不仅是一项赛事活动,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建设的抓手。中青赛小学和初中年龄段组别主要由地方预选赛和全国总决赛组成,实现了全国比赛与地方赛事贯通。本次中青赛每个赛区所获得的全国总决赛名额,与参加地区预选赛的球队总数挂钩。一个地区参与热情越高,比赛规模越大,就会获得更多的名额。其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最终目标是让此年龄段的球队能有更多比赛可打。
足球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初中这个年龄段最重要的不是竞赛成绩,让球员多打比赛,通过大量比赛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很重要,而且国外基本都是以地区展开的比赛。因此,地方预选赛在中青赛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初中年龄段组别尤其如此。
此外,这个年龄段球队的比赛成绩不稳定,每一年的变化有可能很大,不能单看一次比赛哪支队伍的成绩更好。这在本届中青赛也得到了验证。U13组比赛山东赛区,山东淄博张店实验U13力压山东泰山U13获得冠军,全国闻名的青训翘楚与校园球队争锋的比赛结果,既让人意外,却也是客观现象的呈现。
第二届中青赛共有280支球队、5856名球员参加U13组全国个赛区预选赛。参加U15组的有409支球队、8522名球员。这样的数据同样让人颇感意外。这反映出近两年,足球人口小升初断后崖式下降,一些球队招不齐人并且就近入学也没有人,导致初一年龄段无法建立一支成建制22人足球队。
中青赛是没有壁垒的体教融合赛事。校园足球队参赛数量增多和赛事进校园是第二届中青赛的最大亮点之一。地区预选赛的举办也证明了打破壁垒的意义,各地方因地制宜有自己的特点。打破壁垒后,地方举办的赛事会有很多创新举措。比如北京今年就将几项赛事整合成一个以中青赛为龙头的赛事,让校园球队、职业梯队和体校队等不同属性的球队一同参与,除了中青赛按照名次决出总决赛名额归属,其他赛事也会以中青赛的成绩为依据,在相同属性的球队中确定哪些球队获得资格。中青赛赛事办公室执行秘书乔岱虎表示,“这样,中青赛就相当于是个池子。地方赛事其实是主干,不同类型的全国赛事是分枝。各类型赛事不会冲突,也会有效降低办赛成本。更重要的是会促成赛练结合,这符合足球发展规律。”
青少年赛事体系建设是中青赛重点,地方足协在青少年竞赛模式改革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一点上,重庆足协提供了新思路。重庆足协以往举办青少年足球比赛与全国大多数地方协会大同小异——推行杯赛或锦标赛赛制,每年举办一次,集中在2到3个周末完成,除此之外全年几乎没有其他正式比赛,队员、教练的训练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2021年3月重庆足协创办重庆足球青训联赛,比赛贯穿全年,每队每周只有一场比赛。周一至周五进行文化学习、课后训练,周末打一场比赛。教练员可以通过比赛发现问题,在下一周的训练中进行改进和提高。这种目的性很强且带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激发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训练激情,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率。如此周而复始,参赛队员和教练员势必会有较大的提高。
赛练结合,像联赛这样展开青少年赛事,比单独为某一项赛事准备更具长效,有助于避免青少年过早受到“锦标主义”影响。教练员也能更沉下心地带队扎实训练。提升青训教练的能力,是中青赛未来的重点。
接下来,U13组全国总决赛小组赛将在长春双阳、长春绿园、长春净月、沈阳、延边五个赛区展开;U15组比赛在唐山、张家口、秦皇岛、香河、呼和浩特五个赛区举办。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支持中国香港、中国澳门足球发展,加强与港澳同胞体育文化交流,增进青少年友谊,中国香港足球总会将派队参加男子初中年龄段U13组全国总决赛,中国澳门足球总会将派队参加男子初中年龄段U15组全国总决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赧
编辑/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