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中国经济“期中考”符合预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8 16:42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统计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416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0682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331937亿元,增长6.4%。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

上半年经济“期中卷”给出的是“中上卷”。一方面,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按照“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经济增长5%左右的目标,上半年5.5%的经济增长,符合预期;另一方面,相比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充满不确定性的“浅衰退”,中国5.5%的经济增长表现良好,依然属于“中高速”增长。因此,尽管中国存在市场需求不足、内生动能有待加强等问题,中国经济依然维持企稳向好的复苏态势。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引擎动力虽有所分化,但动能输出尚属平稳。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有增有减,但整体维持增长,尤其是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国际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3113亿元,同比增长3.8%。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2%,制造业投资增长6.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8%、13.9%。因此,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9%的情势下,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以及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投资开始催化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高投入下的绿色转型成效也开始显现,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充电桩等新能源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提振增效的亮点。

总体而言,固定资产投资不是简单的“做加法”,更不是粗放“烧钱”,而是投资用到“刀刃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为例,虽然行业竞争激烈,但是这个行业技术储备充足,引发了大量资本聚集,经过多年努力,实现了产供链的“蝶变”。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继续维持产销两旺,产销量分别为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市场占有率达28.3%。

再看消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588亿元,同比增长8.2%,比一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7532亿元,同比增长8.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0056亿元,增长8.4%。特别是春节假期后,清明、五一、端午三个小长假被抑制的消费动能蓬勃而出,尤其是旅游、餐饮等接触性、聚集性服务需求增长迅速,拉动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虽然6月份消费动力放缓,但随即迎来夏季学生旅游旺季,消费动能不会衰减。

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比去年全年贡献率明显提升。当然,受三年疫情的影响,餐饮、零售等消费领域还未完全恢复动力,有些小型商业设施尚未完全恢复。消费动力复苏不可能是线性的,既需要产供全链条的好转,也需要就业和收入的支撑,更需要政策性的支撑,当然还有消费信心的恢复等。

再看外贸,据海关总署7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11.46万亿元,同比增长3.7%;进口8.64万亿元,同比下降0.1%。虽然5、6月外贸出口进入下降通道,5月份当月出口同比下降0.8%,6月份降幅扩大到8.3%,但上半年出口依然维持正增长。而且,上半年进出口创出新高,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美欧等主要贸易体需求减少等因素下获得的,更显中国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的韧性。

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动力输出相对平稳,确保上半年经济复苏势头不减。5.5%的增长率,属于“中高速”范围,中国经济“期中考”算是交出一份不错的“中上卷”。当然,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7%。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1%,人民币汇率兑美元一度跌至“7.20+”,市场不乏产生通缩的担忧,悲观论者甚至认为中国经济陷入持久衰退。不过,弱通胀和通缩是两回事,中国CPI和PPI的低位运行,既和全年同期高基数相关,也受国际大环境传导所致,当然也提醒中国强链补短,解决问题,确保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文/张敬伟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