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部署51个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法治日报 2023-07-14 08:30

我国统筹实施了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围绕“三区四带”统筹布局实施51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统筹各类生态要素,以流域为主要单元,实施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累计完成治理面积8000万亩。

“这片景色好美!”

郁郁葱葱的红树林,随处可见的白鹭蹁跹,阳光照耀下如同铺满金沙的海面,让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发出由衷的赞叹。这里,就是广东省湛江市金牛岛红树林片区。

如此富有特色的自然景观,主要得益于红树林的存在。金牛岛的红树林面积约104.2公顷。丰富的红树林资源不仅守护着海堤,还孕育了鱼、虾、蟹、贝等各类水产资源,吸引多种鸟类到此栖息。

这片红树林有着“国宝”之称,必须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它,才能换来这样的美景。这也是我国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一个缩影。

自然资源部部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王广华近日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累计部署51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其中今年新部署7个。扎实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等,整治修复海岸线、滨海湿地,我国红树林面积已达43.8万亩,比21世纪初增加了约10.8万亩。

加强制度建设 修复走上正轨

生态修复,非一日之功。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遂溪保护管理站站长陈锋说,过去,人们对红树林了解少,保护意识淡薄,伐木、抽砂等行为破坏了湿地生态,也让红树林的面积不断萎缩。近年来,随着积极进行保植、严格的执法还有长期深入宣传,再加上营造修复等措施,红树林恢复状态很好。

在制度建设方面,广东省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红树林营造修复的政策文件,如《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广东省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方案》等,逐步建立了《广东省红树林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评价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在这些规划、政策出台后,广东红树林营造修复工作也走上了正轨。广东还把红树林营造修复任务纳入林长制考核内容,大力推进红树林营造修复工作。

尤其是今年4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印发了《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全面且系统地对广东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进行部署,为科学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全面提升沿海生态安全保障能力、有序增强蓝碳生态系统建设提供了解决方案。

按照《专项规划》,到2025年,广东省计划营造红树林5500公顷、修复红树林2500公顷,建立4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使红树林保有量达到1.61万公顷。进一步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促进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致力将红树林打造成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针对红树林生态修复等方面,广东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俊光表示,广东将坚定不移地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全面提升林草湿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协同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画卷,让绿美生态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推动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样板。

山水工程获赞 中国贡献经验

中国的生态修复工程,得到了世界的赞许。

在去年年底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上,“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中国的生态治理经验得到了国际社会认可。

“中国山水工程”是我国政府推动实施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目前已实施了44个项目。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就是其中之一。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曾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曾几何时,这里水草丰美、碧波荡漾、候鸟翔集。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黄河两岸人口的快速增长,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不断被开采,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流入河道造成流域水质变坏,生态功能日趋下降,乌梁素海水质逐渐变为劣Ⅴ类。

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都将目光聚焦在这里。2018年6月27日,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副组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带队对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开展现场督察。实地检查发现,总体上看,乌梁素海水质仍然偏差。翟青表示,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应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的政治责任,切实抓好乌梁素海等重点湖泊综合治理,确保督察整改落地见效。

2019年5月,由中建一局承建的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开工建设。在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沙工程中,这项工程排名首位,它也是全国规模最大、实施时间最早、业态最全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工程。

经过几年的治理,乌梁素海流域内鸟类从200多只变成200多类,每年可减少100万立方米的黄沙流入黄河,使黄河中下游水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并带动流域内3.7万人口增收。今年公布的《巴彦淖尔市2022年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显示,乌梁素海总体水质为Ⅳ类,水质状况良好。

“现在水清了,鸟多了,周边环境更美了。”生活在周边的村民们感慨道。随着生态治理和保护的持续推进,这颗“塞外明珠”正在重焕光彩。

持续深入修复 实施重大工程

提到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感到非常骄傲。包含这一工程在内的“中国山水工程”,于2022年被评价为全世界最有希望、最具雄心、最鼓舞人心的大尺度生态修复范例之一。

王宏说,这一工程根据流域内不同自然地理单元和主导生态系统类型,分区治理,部署实施了7大类35个子项目,综合采取沙漠治理、草原生态修复、露天采坑治理、修复人工湿地、水土流失治理等各类措施,使乌梁素海整体水质得到提升,栖息鸟类的物种和数量都明显增加。

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努力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也正是自然资源部等有关部门正在努力的方向。

王宏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营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之一。

据介绍,目前有关工作进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构建了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战略格局。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了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格局,布局了生态保护修复、自然保护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工程、重点工作任务。

二是统筹实施了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围绕“三区四带”统筹布局实施51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统筹各类生态要素,以流域为主要单元,实施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累计完成治理面积8000万亩。

此外,近年来,还以长江干支流、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黄河流域等区域为重点,有序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累计完成治理面积435万亩。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深入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等重大项目,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2000公里、滨海湿地60万亩。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预计到‘十四五’末再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3000万亩以上;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完成修复面积280万亩;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成整治修复海岸线400公里、滨海湿地30万亩。”王宏说。

文/张维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视窗|福州云霄:推进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 打造美丽生态岸线景观
新华社 2025-01-06
广东划定5.07万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
中国新闻网 2024-11-28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经济日报 2024-10-02
广东发布新规破解红树林保护修复难题
中国新闻网 2024-08-03
广东湿地总面积190.68万公顷 保护修复成效明显
中国新闻网 2024-07-27
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实现“四个转变”
新华社 2024-04-05
广东湿地面积约190万公顷 持续推进保护修复
中国新闻网 2024-02-03
深圳将建“国际湿地城市”:十年来,深圳红树林面积增长率达68.57%
广州日报 2023-11-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