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首部书写“运河支队”红色历史的长篇小说《大河》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7 18:00

“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因被写成小说并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而广为人知,电影主题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其实在苏鲁交界、运河两岸,还有一支规模更大的传奇部队——“运河支队”,他们曾与铁道游击队并肩作战,为抗日战争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然而长期以来,“运河支队”的故事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文学书写,所以没有像“铁道游击队”那样家喻户晓。为了弥补这一缺憾,著名作家张新科以六十万字的长篇新作《大河》,将“运河支队”尘封于历史的峥嵘往事带到现代读者面前。近日,《大河》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第十三届江苏书展上首次亮相,在场的一百多位读者和观看网络平台直播的五百多万观众共同见证了新书首发。

《大河》作者:张新科

《大河》是国内首部“运河支队”题材的长篇小说,也是张新科历时十余年书写的心血之作。“运河支队”是著名的“铁道游击队”的兄弟部队,抗日战争期间活跃在苏鲁边界、运河两岸,与日、伪、顽、特、匪各方势力裹血力战,罗荣桓元帅称这是一支 “能在鬼子头上跳舞的部队”,陈毅元帅盛赞“运河支队可以写成一部大书”。《大河》的出版,弥补了“运河支队”在文学序列中的书写空白。因此,《大河》又被批评家称作“大运河畔的《铁道游击队》”。

书写大运河畔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实现革命文化和运河文化的高度融合

《大河》以胡轩涛、胡轩宇兄弟为主人公,讲述了他们从组建武装、到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改组成“运河支队”,与敌人浴血奋战的英雄故事。先后隶属八路军一一五师和新四军四师的“运河支队”,驰骋于苏鲁大地,鏖战于运河两岸。大河畔、矿区内、山岭间,处处闪现着他们矫健的身影,遍地传颂着他们英勇杀敌的事迹。苏鲁秘密交通线上,他们护送一大批中共重要人员前往延安;日伪敌顽内部,运河支队成员孤身探虎穴,龙潭擒元凶……他们用无限忠诚和大智大勇,同相川、三浦、韩世仲、朱浩昌、孙友中、龙希贞等日、伪、顽、特、匪各方势力短兵相接,裹血力战。胡轩宇、王铁柱、王智霞等众多运河支队英雄前赴后继、碧血抛洒,直至伏鬼降寇,大河安澜。

《大河》以“运河支队”为主线,回望运河沿岸在党的领导下军民一心抗击日寇的光辉历史,使革命文化和运河文化相映生辉。书中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就发生在大运河畔。作者对运河两岸的土地和人民怀着深深的眷恋,写到“运河大队(运河支队曾用名)正式成立”的部分时,情节尤其令人动容:

“运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绵延千里,奔腾不息,给沿岸百姓带来福祉,‘运河大队’也一定会给运河沿线的百姓带来希望和安宁!”胡轩涛的这句话刚说出口,大家就报以热烈的掌声。胡轩涛没有想到,他瞬间想到的这四个字,会成为共产党领导的众多抗日武装力量中的一个响亮的番号;此后惊涛拍岸的艰难岁月里,这支部队虽几经易名,但在与日寇浴血搏杀中写下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篇章……

出版方表示,整理、挖掘大运河沿岸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是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的应有之义。《大河》的创作问世,揭示了大运河文化蕴含的红色血脉,让曾浴血奋战在运河之畔的革命先烈不再缺席于历史记忆,实现了革命文化和运河文化的高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弘扬大运河红色革命文化,正是对大运河文化进一步的探索和升华。

历时十余年追寻,让鲜为人知的英雄往事重归大众视野

作为一名擅长以小说笔法创作革命题材文学作品的作家,张新科对江苏大地上的红色文化熟稔于心。从 2010 年开始,他实地调查走访国内外革命历史遗迹,以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红色故事为原型,写成了《远东来信》《苍茫大地》《铩羽》《山河传》《鏖战》《渡江》《江山》等十多部长篇小说,被誉为“当代重大革命和谍战题材创作领军人物”,先后获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江苏省和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重磅奖项。

张新科表示,《大河》创作源自与运河支队后人的交流。当年他在徐州高校工作时,曾因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运河支队的后人,他们向他讲述了“爷爷奶奶”们的故事,并表示“特别羡慕铁道游击队的爷爷奶奶们,他们的故事家喻户晓,而我们长辈的故事没有人写”。张新科深受感动,为运河支队的默默无闻感到惋惜,并萌发了要挖掘这段湮没于历史的英雄部队革命故事的念头。这之后的十余年时间里,他不间断地拜访运河支队成员后人以收集第一手材料,多次实地走访铜山、贾汪、柳泉、利国、邳县、睢宁、张山子、微山湖、黄邱山套等运河支队战斗过的地方,查询收集了200多篇(部)记载运河支队的书籍资料,然后在此基础上写就《大河》一书,让长久以来鲜为人知的运河支队的英雄往事重归大众视野,同时告慰了长眠地下的运河支队数千英灵。

张新科自述写作《大河》所包含的三重心愿和意义:一、对于滚滚向前的历史过程而言,小说希望能够解答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精神密码;二、对于运河支队和铁道游击队而言,小说弥补了运河支队曾“缺席”于历史记忆的一个遗憾;三、对于大运河文化而言,小说揭示了大运河精神蕴含的红色血脉。

张新科

以新时代“山河写作”保存地方革命历史,构建国族共同记忆

《大河》的出版和张新科的写作受到了评论家的高度认可。

“一个作家如果不相信自己所写的,不会投入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这样的写作。” 鲁迅文学奖得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认为张新科是一个有政治信仰的作家,他的地方革命史书写,丰富了中国革命史的文学序列。何平总结了张新科“红色书写”的三个特点:一是笔下的革命者都是活生生的人,有着作为人的丰富人性的一面,不只是承担了政治符号、政治标签的功能;二是将乡土小说和红色经典、风俗史和革命相结合,形成了新时代红色经典的独特书写,丰富了长篇小说的类型;三是创作体量巨大,通过持续不断的写作丰富了个人的文学谱系,构成了个人红色故事大河小说的系列。“《红旗谱》《红岩》《红日》《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永不消失的电波》……基本上一个作家只有一部作品,很少作家能写这么多的作品。张新科的写作对于保存地方革命历史,构建国族共同记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著名评论家、南京大学教授张光芒表示,张新科十几年来长篇创作频出,引人瞩目,“以一己之力掀起了新时代‘山河写作’的潮流”。在审美精神上,他的长篇小说具有善于驾驭宏大题材,书写恢弘史诗的现实主义气魄;在思想气质上,表现出极力发掘历史资源,熔铸精神信仰的人道主义情怀;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善于立体化、动态化地刻画个性鲜明、真实丰满的典型性格。在张光芒看来,张新科的写作是真正“脚踏在祖国大地上”的写作,每次都会做大量的实地走访考察,因此他的“山河写作”自然地融合了宏大叙事与民间叙事、革命历史与日常生活,地域色彩浓厚。张新科以“山河小说”的崭新类型,实现了红色经典的再造。

《大河》的出版体现了译林出版社涉足原创文学、加强主题出版的决心。作为出版方代表,译林出版社社长葛庆文表示,愿意与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大河》的影视改编等多形态传播,力争让《大河》像《铁道游击队》一样,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文学|“这是我真正看家的书” 叶兆言长篇小说新作《璩家花园》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30
京华好书2024年第6期书单发布 《极顶》《敦煌》等长篇小说上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7
巴陇锋“新山乡巨变”长篇小说《秦岭人家》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6
北京儿科医生张鹏飞历时四年创作,长篇小说《拓跋氏后裔的诅咒》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7
红色革命题材长篇小说《五月黎明》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8
文学|历史里的贝州,小说里的清河,运河始终是主角
文学报 2023-08-13
赏读|追寻运河支队鲜为人知的抗战往事 书写铁道游击队兄弟部队的传奇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7
讲座|大运河,流动的国家记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