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一餐均价40元以上,中式快餐怎么越来越贵了?
央视网微信公众号 2023-06-12 18:10

“老乡快吃不起老乡鸡了。”

一句网上流传的调侃,把当下中式快餐的尴尬一语道破:价格越来越高。

它们都有很亲民又接地气的名字,和最初诞生的气质一样,这些中式快餐的定价起初都很友好,是“量大实惠”的代名词,也是很多人纠结“吃什么”时,最厚道贴心的选择。

但一波又一波涨价潮席卷后,这些中式快餐店变得越来越“精致”,一同被刷新的还有定价和食客的认知。

月薪两万,不敢随便点单

中式快餐价格上涨是不争的事实。

大众印象里苍蝇乱飞、桌垫油腻的中式快餐店,如今跻身宽敞明亮的商业中心,脱胎换骨般地营造出干净、清新的就餐环境,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大城市繁华地带开设分店。

整齐划一的样貌,随处可见的布局,不管你身处城市哪个角落,打开手机,总能在附近找到一两家“亲切面孔”。

这当然无可厚非,一个街边小馆子想挣钱盈利,向上发展,品牌化、连锁化是一条比较稳的路子。

可当你点餐的时候就会发现,它们变美、变多的成本,好像还得从你钱包里掏。

三四十块钱换来一点点菜,寥寥几块肉,拿起筷子,会让人心生错愕——

我的钱包和快餐店,究竟谁背叛了谁?

有网友统计了几家头部连锁中式快餐店的价格发现,如果按照一荤一素、一汤一饭的标准,在一线城市的一餐平均消费在40元以上。

而相对地,根据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平均消费一顿中式快餐的预算普遍在20元以下。

如此落差,消费者对中式快餐店的“高调”涨价颇有微词。

此前,某家中式连锁店因涨价频频登上热搜,由于该店菜品全线涨价,且涨价幅度明显,受到网友质疑。该店负责人出面道歉,但网友并不买账,甚至讥讽“报复性涨价吃相难看”。

曾经实惠划算的中式快餐似乎正在经历一场集体“精致跃升”,在价格方面试图和低端的过往“割席”,但消费者更买账的却是它曾经的淳朴和优惠。

涨价,该怪谁?

消费者感到花在吃饭上的开支越来越大,但餐饮企业的钱包却没鼓起来。

根据业内调查,许多中式快餐品牌近些年的平均净利率不及4%,毛利率逐年下滑。

中式快餐面对的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房租和人力等成本的不断上升。

全球食品供应链随着疫情、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影响,价格不断上涨,国内餐饮企业也不能独善其身。

不仅是中式快餐,成本的上升也让整个餐饮业都感受到了压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身边许多饮料、零食、餐馆,最近好像都涨价了。

价格上涨的大环境,对于企业的应对能力是一场考验。目前许多中式餐饮企业都在加速布局自身的供应链,包括建立中央厨房、自建养鸡场等。

这也是中式快餐实现“蝶变”的必经之路。

但由于发展时间短,仍处在探索阶段,目前中式快餐企业远远没有形成与国外知名快餐品牌对等的实力。

除此之外,全国商圈的租金价格不断上升,也让主打“便利性”急于扩张的中式快餐进退维谷。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2021年下半年,一线城市70.4%的商圈租金环比上涨,二线城市租金上涨比例为58.8%。

我国人力成本也处在上升周期。

根据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发布的报告,2018-2021年上半年,样本企业月平均工资水平从4182元增加至5367元,平均增幅为9.44%。

有近8成样本企业表示2021年薪酬总额增加,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

在外部,是国外快餐连锁品牌发起的一波波攻势。

一些国外快餐品牌,依托其强大的供应链和资金储备,在应对价格波动方面游刃有余。

以某知名国外快餐品牌著名的“三角凳”经营理念为例,其含义为:多方建立信任关系,以更低的价格拿到所需原材料,同时,该品牌官网在列的供应商接近60家。

2021年,该品牌在中国的门店突破4000家,同时期,国内中式快餐巨头“老乡鸡”门店数量刚刚突破1000家。

如何破局?

中式快餐在发展之路上,被多重因素推到了不进则退之地。

中式快餐作为餐饮界“国货”,可以贵,但要贵得值。在一个竞争激烈的赛道,赚到这份“值”,往往需要更多付出和心血。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正餐化,成为上班族或是年轻人的“第二食堂”。

核心问题是,中式快餐的品牌力还不够撑起涨价的门面。

外国老牌友商明显更能抓住年轻人的心,他们用多年积累的营销经验,搭乘网络流量,积极配合年轻人玩梗,在“疯狂星期四v我50”、“麦门”等一众热梗的烘托下进一步巩固了品牌认知,拓宽促销手段。

此外,持续不断地“跨界联名”,包括与手游、明星联名,限量发售赠品等形式,也不断地为品牌提供话题讨论度。

相比之下,中式快餐对互联网的认知似乎少了一丝敏锐,忽略了现在互联网可以作为与食客对话的窗口,“放低身段”“打造人设”,其实是对品牌认可度塑造的手段之一。

只有当国货快餐走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维定势,专注打造品牌认可度以后,人们或许会对价格更加包容。

时间还有,中式美食自有其魅力和实力,这是我们的底气。但在商业上,恐怕要下更多的力气,寻找多元化、年轻化、专业化路径破局,而非一味涨价。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40℃以上高温越来越常见了?这轮高温还要持续多久?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14
容量不如三粒米,网红化妆品为何越来越迷你?
中新经纬 2023-11-11
鱼你在一起门店突破2000家,中式快餐加速迈进“万店时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6
补齐矩阵拼图,岚图首款“中式豪华电动轿车”北京上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8
共享单车越来越贵了 部分城市涨至1小时4.5元 已贵过公交地铁
成都商报 2023-06-08
夹缝里的中式快餐 :白领吐槽太贵 餐企赚得不多
成都商报 2023-05-31
贾国龙创新空气馍 中式快餐首店落户中关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9
半两财经|种类越来越多,会费越来越贵,权益越来越少,长视频平台花式收割会员的背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