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 | 喝酸奶到底要不要舔盖?是时候告诉你真相了!
科普中国 2023-03-31 09:00

酸奶是许多人都爱喝的常见奶制品。

酸奶口味多种多样,可以满足不同人的饮食需求,但是,关于酸奶却一直都有一个争议:“喝酸奶,到底要不要舔盖?”

很多酸奶揭开盖子后,盖子内层会有一层厚厚的酸奶,有人会将其吃干净,有人却觉得这是“抠门、太过节约”的表现。

那么,酸奶盖子上的这层奶到底要不要舔?它是从哪来的?为什么有的酸奶会沾盖,有的却不会?

01

酸奶为什么会沾在盖上?

为什么酸奶会沾盖呢?这其实跟液体在不同材料上的“浸润能力”有关。

举个例子,当我们把一滴水滴到玻璃上,这滴水会浸润玻璃表面,这时我们就认为玻璃属于“亲水”材料;

相反,如果把一滴水滴在手机屏幕上,这滴水会以一个水珠的形式存在,不会润湿手机屏,这时我们就认为手机屏幕的材质属于“疏水”材料。

材料表面和液滴会形成不同大小的“接触角”。

当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吸引力,与液体和固体材料界面处分子间的吸引力两种力相互拉扯,就会在气液表面和固体材料表面形成一个“角”,这便是接触角。

其中,γSG、γSL和γLG分别是固/气、固/液和气/液的界面能。θc是液滴在三相点的切线与底面的夹角。

接触角越大,液滴浸润材料表面的能力就越弱;接触角越小,液滴浸润材料表面的能力就越强。

而酸奶这种液体,与酸奶盖子形成的“接触角”较小,即浸润能力就比较强,所以在运输和储存的过程中,酸奶就容易浸润到盖子的内表面上,也就是“沾盖”了。

那么,既然酸奶浸润能力强,为什么有的酸奶产品就不会沾盖呢?

02

为什么有的盖上没有“乳”?

事实上,不同产品的酸奶是否沾盖,还与酸奶的加工工艺有关。

在我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将酸奶定义为“以生牛乳、生羊乳或者乳粉作为原料,通过杀菌、接种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后,发酵而制成的一种奶制产品。”

酸奶制作的过程中,包括了“发酵”和“灌装”两道工序,这两道工序进行的先后顺序,决定了酸奶是否会沾盖。

先灌装再发酵的酸奶,叫做凝固型酸奶,比如市面上的那种老酸奶,它的制作过程,是将原材料先灌装到酸奶杯中,然后在杯中完成发酵。

这样制作出的酸奶,质地比较浓稠厚实,不容易沾盖,一般得用勺子挖着食用。

而先发酵再灌装的酸奶,叫做搅拌型酸奶,我们常吃的酸奶大部分是这种。

它的制作过程,是将原材料在大型的发酵罐中统一发酵,过程中不间断进行搅拌,最后再分别灌装到酸奶杯中。

这样制作出的酸奶,相比凝固型酸奶的流动性会更强些,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晃动,再加上搅拌型酸奶杯的杯盖使用了亲水材料,所以就容易出现沾盖现象。

总的来说,酸奶沾盖,是由于酸奶与盖子表面存在浸润现象,较为常见。

此外,有人还认为,沾在盖子上的酸奶会比较好喝,这是真的吗?

03

盖子上的酸奶为啥更好喝?

沾到盖子上的酸奶,在重力作用下,其中的“酪蛋白”会以三维网络的形式聚集,粘度大,不容易掉落,而乳清(乳清蛋白、水)就容易从酪蛋白网络中析出。

也就是说,我们吃到的盖子上的酸奶,是经过“提纯”的酸奶,水分更少,其粘稠度、蛋白质和脂肪占比相比杯中的酸奶会更高,所以味道就更加香醇。

但是,“沾盖的酸奶才是精华”的说法就不太靠谱。

毕竟盖子上的酸奶再如何提纯,与杯中的酸奶仍属于同样的营养物质,只不过蛋白浓稠程度不一样而已。

酸奶作为一种常见的乳制品,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日常所需营养,如蛋白质、钙、磷、镁、B族维生素等;

而且由于酸奶经过了发酵的生产过程,许多蛋白质和乳糖都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相比牛奶更容易消化吸收。

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人每天应该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每天300克以上。

对于乳糖不耐受、或者不喜爱牛奶口味的人群来说,酸奶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奶制品来源。

需要提醒的是,酸奶糖含量往往较高,可以通过配料表选择糖含量低的产品,只是,这样的产品酸度会大一些。

所以,喝酸奶舔盖完全没问题,毕竟这么有营养的食物,一滴都不能浪费啦~

来源: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编辑/陈品

相关阅读
暑期近半,北京8月博物馆社教活动最全汇总
北京文博 2024-07-31
冲厕所,到底要不要盖马桶盖?
健康之路 2024-04-11
儿童淋巴结肿大到底要不要紧?
湖南省儿童医院 2024-01-15
存大额现金到底要不要回答资金来源? 银行执行标准不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1-10
存大额现金到底要不要回答资金来源?银行执行标准不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1-10
没症状的贫血 到底要不要纠正? 贫血相关的这10个问题,你需要了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2
艾蒿还能这么吃,教您自制健康又美味的艾蒿食品!
人卫健康 2023-06-09
被猫、狗抓伤了到底要不要打狂犬病疫苗?
江苏疾控 2023-04-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