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由作家出版社主办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杨志军长篇小说《雪山大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白烨、梁鸿鹰、彭学明、胡平、张陵、潘凯雄、张莉、李朝全、丛治辰、宋嵩、饶翔、崔庆蕾等评论家以及作者杨志军参加了研讨。
作家杨志军的写作处处可见知识分子的思考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这部《雪山大地》同时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小说将青藏高原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发生的改天换地,当地藏汉民众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沧桑变化,以及以“父亲母亲”为代表的三代建设者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建设鞠躬尽瘁的日日夜夜展现在读者面前。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生态与发展的主题贯穿始终,全景式地展现了藏族牧民传统社会形态和生活样貌的变迁。
杨志军表示自己的父亲是解放前的一个大学生,1949年在西北大学完成“护校”任务后,跟在部队后面往青海走,在一个马车店里跟一帮志同道合的人创办《青海日报》,然后就留在了青海,也老死于青海。“我出生在青海,又在青海生活了差不多40年,是草原牧区给了我生命的意义和写作的可能。出版社的终审老师看了《雪山大地》之后说,这是一部“感恩之作”,我觉得一语中的。我感恩雪山,感恩生活,感恩草原牧民,我的回报就是不断地写出有关青藏高原的作品。”
《雪山大地》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称赞《雪山大地》是一部厚重、扎实、诗情洋溢的现实主义力作:“杨志军从《藏獒》出版引起整个文学界的关注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这中间也写了很多作品,但是这部《雪山大地》是他重返青藏高原,重拾自己的青春记忆,以他独特的语言,展现高海拔地区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可以说是一部生动诠释民族大团结,生动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秀著作。这部作品以宽广的现实主义视野,雄劲、苍劲的笔墨生动再现了青藏高原改天换地的巨大变迁,是一部厚重、扎实、诗情洋溢的现实主义力作,有非常强烈的个人审美风格,它的艺术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认为《雪山大地》是当代文坛一部不可多得的重要作品:“杨志军因为父亲父母在那里工作,自己也在那里生活多年,所以才写出这样的作品。如果没有这样的生活和体验,完全靠虚构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作品的,所以说这部作品可能只有杨志军才能写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雪山大地》是当代文坛一部不可多得的重要作品,他不写就没有人能够写出来了,没有什么作品可以替代,确实很独特。杨志军之前写过很多很好的作品,包括《藏獒》,但是这个作品超出了之前所有的作品,这是他一个新的里程碑。”
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也称赞《雪山大地》是他这些年读到的最有力,最为厚重,最有艺术质感的作品,小说中每一个人物一出场那种性格、形象就浮出了。人物的对话特别真实,特别自然,特别生动,特别接地气。人物的场景是迷人的,生活的场景是迷人的,人物是迷人的,对话也是迷人的。
《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认为这是一部属于西部的,为伟大的西部写经立传的故事:“《雪山大地》越看越有味道。最初看的时候觉得篇幅有点长,但是看了两遍以后就觉得特别特别有感觉,有一种内心的呼应。”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嘉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