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郑州,一名7岁儿童高烧一周后被确诊患上了“亲吻病”。 11月30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了解到,经过治疗,患儿目前已经康复出院。据悉,患上亲吻病的儿童不在少数,而亲吻病其实是由EB病毒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之所以被叫做亲吻病是因为该病多由父母亲吻儿童、口对口喂食等亲密接触感染。医生呼吁,为了避免儿童感染EB病毒,家长可以以拥抱代替亲吻,另外,还应避免口对口喂食孩子、和孩子共用餐具等。
10月28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了一名高烧7天的男童,据男童小宸的母亲所述,小宸在一周前出现了咽痛、发烧等感冒症状,本以为是普通的感冒,小宸的妈妈就给他服了治疗感冒的药。3天过去了,小宸的“感冒”一点没好,高烧也总是反反复复。于是,小宸的妈妈带他到医院就医。“当时医院也是当作感冒去干预的,但是效果不明显。”小宸的主治医生郭彦荣告诉北青报记者,小宸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医时已经高烧了7天,扁桃体肿大且有脓点,淋巴结肿大。门诊医生听完小宸母亲的描述和对小宸进行初步检查后,立即安排小宸入院治疗。
“我们的门诊医生当时就判断,这孩子十有八九患的是亲吻病。”郭彦荣说,经过化验,小宸的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为37,而正常是不应该有异常淋巴细胞的,“我当了这么多年的医生,37是我见过数值最高的了。“结果出来后,小宸被确诊患上了亲吻病。
什么是亲吻病?郭医生告诉北青报记者,亲吻病又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主要由疱疹病毒EB病毒引发。郭医生说,很多成年人体内都携带有EB病毒,也曾感染过,但由于自身抵抗力强,而且体内的免疫反应机制也很完备,成人感染亲吻病后可能没有任何异常症状。而抵抗力较弱的儿童,更容易感染上亲吻病毒,症状可能也更为明显。
被确诊为亲吻病后,医护人员立即对小宸进行了对症治疗,“亲吻病是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中医在亲吻病的治疗上效果很不错。“郭彦荣说,经过3天的治疗,小宸的病情明显好转。目前,小宸已康复出院,后续的回访显示,小宸恢复良好。
郭彦荣告诉北青报记者,亲吻病主要经口密切接触而传播,例如家长亲吻孩子、口对口喂食、和孩子共用餐具等。此外,飞沫传播、输血传播也是其传播途径。亲吻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是儿科的常见病症之一,其主要原因在于孩子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免疫力相对较差,所以更容易得病。
据介绍,亲吻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感染EB病毒后,大多患者会出现头疼、发热、嗓子疼的症状,这与普通感冒、流感的症状十分相似。但和普通感冒相比,亲吻病更加危险,重症亲吻病很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和后遗症,一旦发现孩子眼睛红肿、咽部及扁桃体发炎、反复发烧,且持续不退,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就医。
郭彦荣提醒,为避免儿童患上亲吻病,家长尽量不要亲吻儿童,尤其是新生儿,“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用拥抱代替亲吻。”另外,给孩子喂食时也要注意卫生,不要和孩子共用餐具,不要口对口喂食,“有的老年人在喂孩子时会有将食物在嘴里嚼碎后再喂给孩子的习惯,这样非常不好,不仅不卫生,还容易传播病毒。”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天琪
编辑/朱葳
校对/李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