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新时代新阶段服务业的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服务经济加快发展是国家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经济发展的过程必然伴随产业结构的演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和培育服务业经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服务业实现快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吸纳就业的主导力量。2012年至2021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从244856亿元增长至609680亿元,按不变价计算,2013年至2021年年均增长7.4%,分别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0.8个和1.4个百分点。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起保持在50%以上,2021年达53.3%,高于第二产业13.9个百分点。近年来,我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深化,但总体上看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供给质量还不高,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还不够,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差距。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新时代新阶段承担着新使命,也迎来了新机遇。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随着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完善,新一轮技术革命不断升级,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加快释放,更加优质高效、结构合理、竞争力强、包容开放的服务业将继续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支撑。
建设制造强国离不开制造服务业的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相融相长,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近年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但也面临发展不平衡、协同性不强、深度不够和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存在制约等问题。要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加快发展金融、物流、研发设计、专业技术、信息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有利于提升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模式,发挥中国服务与中国制造组合效应。
随着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和农业劳动力减少、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越来越多。通过服务组织以市场化方式将现代生产要素有效导入农业,有助于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增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还处于发展初期,服务组织规模小实力弱、对普通农户带动力不强,要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探索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关键是要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制约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服务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扩大开放。坚持创新驱动,顺应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消费升级趋势,大力培育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脱颖而出。
文/徐行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