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交所官网显示,翌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翌圣生物)披露了科创板IPO首轮问询回复。
在首轮问询中,上交所主要关注了翌圣生物的业务情况、主要产品、核心技术、主要客户等15个问题,其中也重点关注了新冠相关业务。
招股书显示,翌圣生物是一家IVD上游原料企业,主营业务系分子类、蛋白类和细胞类生物试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20年度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国内体外诊断与检测市场对生物试剂的需求量猛增,翌圣生物由此迎来业绩的高速增长。
2019年至2021年,翌圣生物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0.58万元、5296.89万元、1.01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速为647.91%。
“新冠业务可持续性”成上交所问询重点
新冠疫情刺激了包括IVD(体外诊断)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但随着疫情红利的逐步消退,也给企业的业绩增长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基于上述背景,上交也要求翌圣生物说明:国内新冠疫情变化对公司不同板块业绩的影响,公司是否存在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
对此,翌圣生物回复称,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爆发导致新冠检测业务需求增加,公司作为新冠检测试剂的上游原料供应商,与新冠相关的产品销量有所增长。2020年度、2021年度和2022年1-6月,公司与新冠相关的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4614.76万元、8174.13万元和7689.73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77%、25.42%和38.28%。
“报告期内,公司新冠相关收入金额及其占比均有所提升,非新冠相关收入同样保持上升趋势。然而,新冠疫情的持续时间具有不确定性,随着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公司与新冠相关的生物试剂销量将会有所下降,利润空间将会有所减小,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翌圣生物称。
值得注意的是,翌圣生物于近年开始布局mRNA原料酶。Frost&Sullivan统计数据显示,公司已经成为mRNA疫苗核心酶原料市场国产品牌第三位。
据悉,mRNA原料酶属于mRNA产业链的上游,新冠之前,mRNA原料酶市场还处于萌芽状态,做相关酶的厂家很少,而且都是科研级别,供应高校科研用户用,用户很少而且分散,因此市场比较小。
新冠疫情后,国外mRNA疫苗快速获批,引爆了国内mRNA疫苗和药物开发热潮,从而快速催化了上游mRNA原料酶发展,不过由于国内mRNA疫苗和药物还没有上市,目前国内的mRNA原料酶整体上还处于从小规模生产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过渡阶段。
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数据,酶原料约占mRNA疫苗生产成本的40%,2021年我国mRNA酶原料市场规模达到3.3亿元,且预计此市场将以58.2%的年复合增长率在2025年增长至14.7亿元。
据此,上交所要求翌圣生物结合国内mRNA疫苗行业的发展现状、主要客户的研发进展和结果,以及公司与主要客户的合作方式等因素,进一步分析说明mRNA原料酶业务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可持续性。
据翌圣生物回复,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和2022年1-6月,公司mRNA疫苗核心酶原料业务销售收入分别为96.28万元、170.44万元、382.31万元和345.27万元,保持着快速增长。
其中,斯微生物为翌圣生物mRNA疫苗核心酶原料业务的第一大客户,报告期内累计销售额为295.77万元。双方于2018年开始合作,斯微生物向翌圣生物采购mRNA疫苗核心酶相关原料用于mRNA疫苗相关研发。据《科创板日报》记者此前从斯微生物获悉,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冠mRNA疫苗一期临床试验于今年8月入组完毕。
但翌圣生物也提示称,公司mRNA疫苗核心酶原料业务存在不确定性。“随着我国传统技术路线新冠疫苗的研发成功并得到大面积接种,国内对新冠mRNA疫苗的需求迫切性降低。并且,由于mRNA疫苗项目研发风险较大,若下游客户研发失败或者顺利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但市场表现较差,都将影响下游客户对公司相关产品的采购量。”
另外,由上表可以看到,斯微生物在今年上半年并未向翌圣生物采购mRNA原料酶。
对此,翌圣生物虽未给出背后的原因。但公司在问询回复中提到,报告期内,部分下游客户采购公司mRNA疫苗核心酶原料的同时,存在向其他供应商采购同种产品的情形,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积累,若公司相关产品不能持续保持产品竞争力,则该下游客户可能减少对公司相关产品的采购。
同时,《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刚于9月29日登陆科创板的同类企业近岸蛋白就在招股书中披露过,截至2022年5月15日,近岸蛋白已向沃森生物、艾博生物、丽凡达生物、斯微生物等60余家疫苗药物生产客户提供mRNA原料酶及试剂。
后疫情时代的考验
《科创板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的生物医药企业科创板IPO审核问询中,“新冠相关业务是否可持续”、“公司是否存在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成为上市委问询环节中关注的重点。
比如,正在申报科创板上市的培养基龙头企业澳斯康,就因大客户康希诺终止腺病毒新冠疫苗原液委托生产合同,损失近7000万元。上交所在首轮问询中花了很大篇幅关注该合作终止事项。(详见《科创板日报》此前报道《培养基龙头冲刺科创板 核心业务却遭第一大客户终止 公司首次详述影响》)
事实上,因疫情红利消退由此给企业带来的业绩风险不仅是监管部门关心所在,也紧紧牵动着市场神经。
从A股市场看,目前在疫苗及IVD行业,已经可以看到新冠红利期收尾的迹象。今年上半年,拥有新冠疫苗产品的康希诺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8.69%,康泰生物同比下降64.19%。从持股科兴中维15.03%的中生制药的半年报中,也能看到科兴上半年新冠疫苗销售较去年同期在下滑。
IVD行业里,曾经的“预增王”热景生物、东方生物业绩出现下滑,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43.91%、19.23%。两家公司均在半年报中指出,净利润出现下滑与新冠检测试剂产品销售单价显著降低有关。
对CXO行业的影响虽然还未在业绩上体现,但早前,海外的CXO厂商已经被“新冠砍单潮”的传言所困扰。
Novavax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自7月被FDA批准以来,在美国仅接种3万余支,远逊于辉瑞累计接种的2.3亿支和莫德纳的3.7亿支。由于需求不及预期的影响,Novavax正在向CXO合作伙伴支付终止供应协议的费用。
某证券文件显示,Novavax将与富士胶片旗下CDMO达成和解协议,未来将支付1.85亿美元的赔偿款(补偿空置产能所造成的损失)。
也正因如此,在日前本土临床CRO龙头泰格医药(300347.SZ)股价出现大跌之时,业内有传言称这或与公司三季度新增订单较少有关。泰格医药在新冠疫情中亦有所受益,公司管理层在今年8月中报交流中曾提到,海外收入增长主要来源新冠项目。拆分来看,公司上半年新冠疫苗相关收入8亿,下半年预计有2亿。
新冠红利终将消退。因而在后疫情时代,考验企业更多的还是如何平衡多业务产品和转型发展的能力。
在此次问询回复中,翌圣生物一方面是承认,新冠疫情的持续时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随着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或者结束,公司新冠检测业务将随之减少,整体业务规模存在回落的风险。
另一方面,公司亦认为,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生物试剂市场竞争格局得到重塑,后疫情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主要聚焦于具体产品的竞争,包括产品的质量、性能、价格、种类丰富度等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下游客户较为认可公司的产品质量和性能,并与公司形成了较强的合作粘性。上述客户存在其他种类产品需求时,继续向公司进行采购的可能性较大,随着公司客户数量的稳步增加,特别是工业类客户的增多,公司相关业务的未来发展将逐步增强。”翌圣生物称。
虽然由疫情带来的高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但这也为企业转型打下了基础。
以翌圣生物为例,新冠之前,公司的擅长领域是科研产品,下游客户也以科研机构为主。而公司新冠相关业务的下游客户均为工业类客户。
由上表可以看出,新冠疫情后,翌圣生物工业类客户营业收入占比逐年升高,2021年以来科研类客户与工业类客户并重。据称,工业类客户采购的产品种类相对较为集中,单次采购量较大,一般会订购1-3个月的使用量,且具有持续性。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