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连跌四个月后,OPEC与非OPEC产油国联盟(即OPEC+)准备以大幅减产“捍卫”油价。据OPEC代表透露,该联盟考虑将日产量削减逾100万桶以支撑油市,相当于全球供应的1%。若最终确认,这将成为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规模最大的减产协议之一。
受此消息影响,10月3日国际油价开盘即直线反弹。截至发稿,两油仍处于上涨通道,布伦特油价正朝向90美元关口反攻。
10月3日,油价大幅飙升。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交货的WTI原油期货价格上涨4.14美元,收于83.63美元/桶,大涨5.21%;伦敦洲际交易所12月交货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88.86美元/桶,涨幅为4.37%;两油日内最高涨幅分别达到6.3%、5.4%,创下7月以来的最大盘中涨幅。
澎湃新闻注意到,OPEC官网10月1日宣布,将于10月5日在维也纳举行OPEC+合作机制的第33次部长级会议。由23个国家组成的OPEC+联盟通常每月召开一次部长级会议,决定次月的产量目标。本月的会议颇为特殊,将是2020年3月以来的首次面对面部长级会议。
此外,OPEC+是突然改变了线上视频会议的既定方案,临时召集石油部长及代表们进行实地会谈。这些细节令之前的减产传闻更加真实:除非计划大幅减产,否则OPEC+不会打破惯例、在最后一刻召集面对面会议。
有观点认为,随着油价从每桶120美元的年内高点滑落至80美元左右,这次维也纳会议的重要性可能堪比2020年4月的会议。彼时,疫情冲垮需求,OPEC+宣布了近1000万桶/日的创纪录减产行动。
OPEC+的产量政策历来是左右原油市场的关键变量。
由13个成员国组成的OPEC成立于1960年,创始国均为原油储量丰富且产量较高的国家,其产量在全球占比近半、储量占比超70%。随着美国页岩油迅速抢占市场,OPEC产量及出口量开始下滑。2016年初,油价跌破30美元/桶,以沙特为首的OPEC拉拢俄罗斯等10国组成OPEC+联盟,首次承诺集体减产。2020年3月,新冠疫情蔓延导致原油需求急剧萎缩,俄罗斯拒绝与盟友沙特一起深化减产,谈判破裂后价格战打响,国际油价暴跌。但最终,疫情将所有产油国拖入深渊,OPEC+在2020年4月艰难达成史上最大规模、周期最长的减产协议,首轮减产规模高达970万桶/日。
一系列托市之举效果显著,一度跌入负值的油价在2021年2月重返60美元上方。2021年7月,OPEC+达成协议,同意从当年8月起每月将其月度产量逐步上调,直至逐步取消日均580万桶的减产。
今年俄乌冲突的骤然升级令油市跌宕起伏。下半年以来,全球通胀高企,欧美等主要经济体通过激进式加息抑制通胀,加之美元走强和投资者对全球经济放缓的忧虑加重,打压油价持续走跌。在此背景下,OPEC+多次强调维护石油市场稳定的政策目标。
8月3日会议上,OPEC+宣布以极微弱幅度增产,这是在不耗尽所有闲置产能、维持高油价的情况下安抚美国的增产呼吁,沙特借此维持着与美、俄之间的微妙平衡。但到了9月6日的会议,与会国调降产量,并罕见提出对市场条件做出持续评估并准备好根据需要以不同方式对生产做出快速调整,彰显稳价意图。
近段时间以来,多家投行呼吁OPEC+减产以遏制油价下跌。瑞银认为,OPEC+至少需要削减50万桶/日的产量。摩根大通全球能源主管christan Malek则表示,OPEC+或有必要减产至多100万桶/日,以“遏制油价的下行势头”。
分析人士认为,OPEC+的大规模减产可能会招致美国等国家的不满,后者仍在与能源价格飙升所致的高通胀及经济衰退斗争。欧盟对俄原油禁令将在12月初生效,在产油国减产行动实施后可能面临比眼前更高的油价。
“OPEC+从未如此强大,他们将用尽一切努力确保油价得到支撑,但美国和欧洲领导人显然不会对这一行动感到满意。”OANDA资深市场分析师埃德·莫亚(Ed Moya)在其研报中说道。能源数据分析公司Kpler的分析师维克托·卡托纳(Viktor Katona)直言,只有“OPEC+才能唤醒目前沉睡的油价。”
维也纳大会仍有不少未知数。能源信息公司Energy Intelligence的资深OPEC记者阿梅娜·贝克尔(Amena Bakr)透露,OPEC+代表之间的会谈表明,该联盟可能会考虑150万桶/日甚至更多的减产量,但尚不清楚这是否会分阶段进行。
9月30日,美国财政部文件显示,美国已对俄罗斯285名个体和11家公司实施新一轮制裁,其中涉及分管能源工作的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目前并不清楚诺瓦克是否会亲自出席10月5日的OPEC+维也纳会议。
在欧洲能源危机加重背景下,俄罗斯与OPEC的关系十分巩固。俄罗斯总统普京7月21日与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通电话,双方强调了在OPEC+机制下加强协调的重要性。OPEC新任秘书长海赛姆·盖斯7月31日接受科威特媒体专访时肯定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发挥重要作用,他说,俄罗斯参与OPEC+机制对落实原油生产协议至关重要。(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