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征:以舞台之美,慰杜甫之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24 14:10

《李白》之后看《杜甫》,北京人艺的历史大戏《杜甫》9月23日晚再登首都剧场。纵情庙堂之外,畅游诗之江湖,这部历史剧以独特的视角,诗情、诗意的舞台,给杜甫的精神世界画了幅像。

首演于2019年,《杜甫》剧本由曾经创作过《李白》《知己》等文人戏的编剧郭启宏执笔,冯远征导演并主演。讲故事的同时承载文化内涵,舞台上,随着诗人命运的起伏,一首首耳熟能详的诗篇也自然流出,将诗人的生命感受和伟大人格融为一炉。戏中的杜甫,在飘零坎坷的人生中有内心的困惑,更有高远的理想和不拘小我的豁达。

冯远征说,“小时候喜欢李白,觉得他的诗豪放飘逸潇洒,觉得杜甫的诗沉重而且太过写实,但当我们真正走入杜甫的诗句与内心的时候,会感受到他的诗句是那么关注百姓、关注民心、关注民生。”剧中还不乏半文言的隐喻,冯远征透露,“2019年刚开始排练的时候,剧组用12天的时间读了24遍剧本,慢慢去适应其中那些不似我们生活中口语习惯的表述,比如剧中提到杜甫仕途“蹭蹬”,开始我们还想如果实在念不通的话,我们就改成“坎坷”一类的词。但当读完12天的剧本以后,很多年轻演员开始主动读“蹭蹬”,后来甚至改都改不过来,觉得“蹭蹬”好像比坎坷更准确,更有文化感。”

舞台上肆意飞扬的诗情,白描式的情境呈现,让观众看到一幅浓缩的唐朝历史画卷。郭启宏延续了以往精妙的对白,为了让观众听得清楚剧中半文半白的语言,主创们在台词上下了不小功夫。“剧中的诗不是要朗诵,而是要像说话一样,用诗去对话交流。”冯远征说,要举重若轻让每一句台词深入人心。强调停顿、留白,不追求熟能生巧的流畅,而是更追求合理的心理依据,演好一个真实的人。

作为一部历史剧,《杜甫》的舞台古典大气,写意的线条,金属感十足的架构,漫天飞舞的“神火幽花”,营造了一种人在画中走、诗中游的意境。在接近尾声的段落,全剧采用梦中梦的形式,用一段梦境实现了多时空交汇,让杜甫、苏涣、李白、高适、严武这些古代文学史的名士得以“相会”,直抒胸中块垒,明辨是非曲直,同时引领观众神游中国古代士大夫的精神家园。冯远征说,“舞美首先要美,因为杜甫的一生太苦了,所以我们不希望舞台上出现茅屋,然后一刮风,满台都是茅草,这个画面,我们用了视频来展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晓溪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2024北京文化论坛|嘉宾访谈:冯远征谈文化交流共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9
“大戏看北京”嘉宾寄语|冯远征:金秋北京的艺术盛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5
冯远征连任北京戏剧家协会主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9
还原诗圣为真实的“人”,北京人艺《杜甫》再登首都剧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0-18
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冯远征带您打卡人艺新剧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5
舞台 | 人艺文人戏《杜甫》 展唐朝画卷 神游古代士大夫精神家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24
北京人艺首位演员出身的院长冯远征:这是一份责任大于职位的工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14
冯远征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新任院长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9-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