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之夏”警示录
上海证券报 2022-09-03 17:31

这是8月18日在匈牙利帕科兹德附近拍摄的局部干涸的韦伦采湖。匈牙利正遭遇“前所未见”的干旱,至少数十万公顷农作物受损,流经匈牙利的第一大河多瑙河的水量降到平均水平的一半以下。由于缺水,有些地方的玉米和向日葵只长到膝盖高  新华社图

捷克拉贝河畔乌斯季州杰钦,干旱导致“饥饿石”重出水面

这是8月18日在法国巴黎西北约30公里处的皮伊塞-蓬图瓦兹拍摄的受旱情影响的玉米田。法国正遭遇历史上最严重干旱,农作物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新华社图

几场秋雨过后,阵阵凉风渐渐驱散了不久前炙烤整个北半球的异常高温。河流干涸、大地龟裂、森林燃烧、农作物萎靡的可怕景象,犹如燠热夏夜里的一场梦魇。

而此时此刻,巴基斯坦正在遭受百年一遇的暴雨和洪水。从6月中旬至今,降雨导致逾千人死亡,超过3300万人受灾。

今年春天,这个南亚国家亦经历了罕见的高温。雨季开始之前,生活在河流沿岸的巴基斯坦人就目睹了气候变化的表征——来自喜马拉雅山脉的冰雪融水在5月时已使河流暴涨,比预计的一年最高温时期还要早一个月。

种种迹象表明,气候或许正面临突变,极端天气或许正在频繁化、常态化。巴基斯坦外交部长扎尔达里说:“虽然我们理解气候变化意味着更多的极端天气、季风,更多的极端热浪,就像我们今年早些时候看到的那样。但目前洪水是世界末日般规模,我们当然希望这不是一个新的气候现实。”

如果把地球比作人体,这场高温便是一次高烧发作。如今,急性症状或许有所缓解,但面对灾难发出的信号不应不闻不问。异常的夏天、滚烫的高温再次警示我们,人类社会应摒弃分歧、携手应对。

“饥饿之石”重出水面

根据欧洲干旱观测站(EDO)的数据,今夏干旱影响了60%以上的欧洲地区。专家表示,今年可能是欧洲500年来干旱最严重的一年。早在7月,世卫组织称,仅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就已有1700多人死于高温。未来,高温热浪的潜在影响或将进一步显现。

在古代欧洲,干旱总是伴随着饥荒,当河底石块裸露出来,身处危机的人们便铭石为记,作为对后人的警示。捷克考古学家小组在2013年所作的一项研究显示,这些“饥饿之石”上可以找到这些年代:1417、1616、1707、1746、1790、1800、1811、1830、1842、1868、1892以及1893年。

“如果你再见到这块石头,你将会哭。”捷克北部乌斯季州一座城市迪辛的“饥饿石”刻着的警示语特别有名。今年夏天,干旱席卷欧洲,多条重要河流水位下降,多年不见天日的“饥饿之石”重出水面。在这个异常之夏,欧洲的农业生产确实面对着巨大的压力。

今年上半年,乌克兰危机一度影响“欧洲粮仓”的农产品输出。乌克兰4、5月的春播已被扰乱,农民耕种信心受到严重打击。6、7月,乌克兰重新恢复对外粮食交付,但突如其来的极端高温和干旱又令当地本已脆弱的农业生产雪上加霜。

欧盟委员会科学服务机构联合研究中心最近一份报告预测,由于夏季炎热干旱,欧盟谷物、向日葵和大豆的产量将下降8%至9%,远低于5年平均水平。

物产中大期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景川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炎热干旱的天气导致欧盟2022年农业单产下降。以法国为例,作为世界第四大小麦出口国,预计其软质小麦和硬粒小麦的产量将分别下降4%和14%。

“乌克兰危机已经导致欧洲粮食供给出现危机,干旱天气将进一步加剧这种紧张状态。”景川表示。

英国国家干旱小组文件显示,英格兰各地普遍出现农作物歉收,预计作物产量将损失10%至50%。高温干旱使农民在电力、运输、制冷、供热以及化肥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抬高了生产成本。据欧盟委员会预测,今年欧洲小麦、大麦、玉米等谷类作物的总产量将比去年减少2.5%。

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其农业也深受干旱影响。美国农会联合会最新调查结果称,将近75%的美国农民认为今年的干旱正在影响收成,他们的收入将显著降低。37%的农民说,他们正在割掉那些因干旱不会成熟的作物。

可怕的是,这样的极端高温在未来很可能不时重复。世界气象组织应用气象服务主管罗伯特·斯特凡斯基(Robert Stefanski)在近期表示,今年夏天可能会是今后若干年中最凉爽的一个夏天。如果全世界再不采取紧急行动,类似高温干旱洪水等极端气候事件未来可能成为常态。

这样的预测并非一家之言。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气候系统不稳定加剧。全球变暖把地球生态推向“硬性极限”。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分析称,预计至少到2040年,气候系统的变暖仍将持续,全球高温热浪将趋于常态,而这还是根据最乐观的情况估算(即现在人类都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不再有碳排放)。高温是气候变化最明显的一类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物种稳定性有很大的不利影响。同时,全球变暖并不意味着更冷的冬天就不会出现,只是总体频率会降低。人们在应对上,既需要有短期应急措施,更要有长期规划。

欧洲能源供应遭遇“两面夹击”

除了农业,异常气候正以种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扰动全球经济,令本就深受新冠疫情和地缘冲突影响而脆弱不堪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

莱茵河被称为德国的父亲河,它更是西欧航运的毛细血管。据联邦德国内河航运协会(BDB)资料,德国约80%的内河航运发生在莱茵河上,并依靠其航路与瑞士通航。全球约20%化工企业都在莱茵河沿岸进行生产。极端高温下,这条重要的毛细血管正在丧失生命力。8月中旬,莱茵河流经德国科隆河段的水深不足两米,水位下降、运力骤减、工厂停产……高温的连锁反应使供应链危机愈演愈烈。

当前,欧洲正经历能源供应的“两面夹击”: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受地缘政治危机影响供应不足,而新能源又受到气候因素的明显冲击。

致力于清洁能源的大发展并成为脱碳领导者,是欧洲一直以来的夙愿。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欧盟27国电力来源中,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最高,其中核能占26%,风能占14%,水能占13%,太阳能占6%。天然气、煤炭占比均为14%。但以德国为例,高温干旱正导致水力、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下降,同时,德国燃煤发电厂和其他工业设施的煤炭及石油交付面临风险,激增的用电需求更得不到满足。

欧盟的天然气供应正因乌克兰危机爆发、欧盟国家对俄制裁而减少。今年以来,乌克兰危机爆发,能源供应遭遇严重瓶颈,欧洲电力系统捉襟见肘。6月来高温干旱气候的来临,则再一次重重打击了欧洲的电力供给。

最新报道显示,受天然气、煤炭供应紧张影响,德国、法国的电力危机尤为严重,电价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当地时间8月26日,法国明年交付的基本负荷电价达到1130欧元/兆瓦时,历史上首次超过1000欧元,日内飙涨达25%,过去一年,电价上涨了约10倍。德国同类产品亦刷新历史纪录,日内涨幅达33%至995欧元/兆瓦时,当周累计涨幅约70%。英国的远期电力价格也直冲云霄,从6月的242英镑/兆瓦时,一度飙升到1000英镑/兆瓦时。

美国全国能源援助理事会近期一项统计显示,受通货膨胀和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美国约有六分之一的家庭无法按时支付电费和燃气费等能源账单。这是有史以来该组织记录到的最严重数据。

“减碳回头路”或开启

近期,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荷兰已相继表明,将增加燃煤发电产量。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告诫各成员国,不应倒退到使用“肮脏的化石燃料”。但这样的警告遭到了漠视。

在极端气候下,可再生能源发电几乎全军覆没。高温导致河流、湖泊和水库的蒸发量加大,水位下降,水力发电首当其冲。以意大利为例,水电占该国总电力产量的20%,但该国过去12个月水电产量骤减40%。由于自然水域水温较高,核电站冷却反应堆用水也深受影响,导致核电站纷纷减产。高温天气也不利于太阳能发电,因为光伏发电板“怕晒”,高温会导致发电板功率折损、使用寿命缩短。

一些国家为了应对短期危机,减排减碳进程受到明显干扰。由于担心冬天燃料短缺,近日,数十辆汽车和卡车在波兰东部波丹卡的一座煤矿前排起长队,等着买煤。德国、奥地利、荷兰、法国等欧洲国家近几个月则纷纷宣布重启燃煤发电或推迟退煤进程。德国甚至在7月初放弃了到2035年电网中“接近100%可再生能源”的目标。环保之都哥本哈根暂时放弃2025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主要经济体减碳“走回头路”,无疑将给全球绿色转型进程蒙上了阴影。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亚洲。在南亚,极端高温在3月已经登场。印度和巴基斯坦率先迎来142年不遇的高温干旱天气。伴随极端高温天气,煤炭以及电力的需求大幅增长,印度面临近年来最严重的电力危机。如果说,印度陷入能源危机,有部分原因归咎于煤矿、电力设施等能源供应系统建设存在短板。但后来欧美发生的一切表明,极端高温天气下,能源危机很难避免。

高温干旱对农业和能源的双重打击使得西方本就日趋严峻的通胀形势更加恶化。已感受到通胀之痛的不少英国人担心,等到冬季来临,巨额能源账单可能会让他们的日子雪上加霜。一些专家和机构担忧,由于低收入家庭在食品和能源方面的花销占收入比重更高,高通胀对这些家庭的打击更大,甚至可能让他们陷入“不想挨饿,就得挨冻”的困境。

“史无前例的干旱袭击欧洲大陆,令已经处于过去40年高位的通胀形势进一步加剧,欧洲一半以上的地区受到影响。”景川对记者表示,在地缘冲突推升了石油及天然气价格后,欧洲大规模的干旱天气使得电力供应更为紧张。在欧洲依赖油气发电的背景下,全球能源价格难免将再度受到扰动。

内耗弱化了危机应对能力

细究今夏高温带来的种种影响不难发现,气候异常固然是重要的外部因素,但全球化进程退潮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导致人类社会在内耗中弱化了危机应对能力,才是异常气候导致严重后果的主要原因。

根据相关机构对欧盟27国电力来源统计,清洁能源在欧盟国家电力来源中占比较高,但天然气等过渡性的能源需求仍占比13.88%。乌克兰危机爆发前,俄罗斯是欧盟最大的天然气和原油供应国,欧盟进口天然气中的40%、进口原油中的30%来自俄罗斯。但在地缘危机发生后,相关制裁使得欧盟全面禁止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加上猝不及防的高温天气,令欧盟国家的能源供应捉襟见肘,甚至走向回归煤电的能源消费降级之路。

甚至,连煤炭也成了稀缺物资。欧盟对俄罗斯煤炭禁运于8月11日正式生效。由此,欧盟放弃了以往45%的煤炭供货来源,不得不舍近求远从南非等国采购煤炭,希望弥补市场空缺。高昂的运费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将能源转型问题推向了更加复杂的层面。

可以说,这轮以全球高温干旱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危机,既是长期气候变化进程的一次突变,亦是继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等问题之后压垮世界的又一根稻草。

法国总统马克龙8月24日警告,世界正面临“重大转变”,未来几个月将变得很艰难,法国面临“牺牲”,从前的富足生活将不复存在。他说:“我相信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转折点或大动荡……我们的生活似乎是由一系列危机构成的,一个比一个严重。”据悉,马克龙所称危机是指由极端天气引发的火灾、干旱、风暴,以及因乌克兰危机导致的全球贸易失衡等问题。

面对危机,西方国家把更多资源投入地缘政治的博弈中,结果却反噬自身。由于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大幅减少,近期欧洲天然气期价不断在200欧元/兆瓦时的高位上方波动。德国不少家庭现在已经开始抢购过冬的煤炭。德国能源监管机构联邦网络局负责人克劳斯·穆勒近日表示,一旦来自俄罗斯的供应完全停止,即使德国到11月将天然气地下储存设施填充至其总容量的95%,也只够供暖和工业设施运行约两个月到两个半月。

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日前通过社交媒体表示,美国和欧盟的制裁措施并未给俄罗斯经济造成其预计的后果,制裁的回旋镖反而回击到了美欧自身。他指出,如果缺少俄罗斯的参与,世界经济是无法实现发展的。

让“命运共同体”终结气候危机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日前呼吁各国采取行动减缓气候变化。他表示,全球在今年夏天出现严重的极端天气,已经证明了气候危机的紧迫性,他呼吁各国政府应该直面危机、采取具体行动。发达国家应当兑现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承诺,为减缓气候变化提供资助。

究竟是放任分歧加剧,还是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社会面临抉择。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示,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以及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重大冲击反复告诉我们,人类的确是生活在一个共同体里,命运相连。面对眼前危机,我们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精诚合作,共同应对。

除了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还有可贵的行动。许多国家重新向化石能源低头的时刻,中国对扩大使用新能源坚持着负责任的行动。中国的担当为气候危机的解决指明了方向、探明了路径。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日前介绍,到202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将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的占比将超过50%。同时,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将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要超过50%,其中风力和太阳能的发电量将在“十三五”末的基础上实现翻番。

多年的实践证明,风电、光伏、氢能等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日益成熟,全球低碳化转型和绿色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关键是,在气候变化面前,所有国家、地区唯有携手,方能破局。在这当中,发达国家尤其要摒弃冷战思维、零和博弈,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庞昌伟认为,国际分工和贸易中存在碳排放转移,发展中国家替发达国家消费者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生产者和消费者应共同承担碳排放责任。发达国家有义务协助发展中国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联合国副秘书长阿希姆·施泰纳也表示,一些前沿、先进、智能的气候改善技术现在主要由发达国家掌握,希望未来能够与中低收入国家分享。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沸腾七月”再敲全球气候危机警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4
极端高温“烤问”全球经济,溢出效应会有多大
​第一财经 2023-07-16
经济日报:极端高温“烤”验全球经济
经济日报 2023-07-11
气价回归正常 但欧洲能源隐忧尚存
北京商报 2023-05-23
欧洲或将连续第二年经历夏季极端干旱,部分国家限制用水
澎湃新闻 2023-03-10
世卫组织:2022年欧洲区域至少15000人死于高温
央视新闻 2022-11-08
欧洲能源账单飙升至5000亿欧元,恐成财政难以承受之重
澎湃新闻 2022-09-26
持续干旱拉响法国粮食安全警报
中国新闻网 2022-09-26
最新评论